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南通“全托管”嬗变种地难


南通“全托管”嬗变种地难

依托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南通市创新探索并逐步规范“全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发展了一批拥有现代装备手段、打算长期经营、具备一定农田规模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粮食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培育了一支新生力量。

( 2015年12月15日  04 版)

    南通市通州区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全景。

    南通市通州区大头农机合作社烘干中心。

    11月4日,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三圩村的农家小院里,年逾古稀的村民朱美珍夫妇,将刚分得的1250公斤粮食晾晒在庭院里。老两口的子女全都到城里工作,家里的田难以种下去,今年夏收后,夫妇俩商量,将家里3.1亩承包地全部托管给大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议所有农活及农资由合作社“全托管”,每亩可得稻谷400公斤。秋收时节,在三圩村的田头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分粮景象。    陈昌军摄

    收割现场。

    陈昌军汤晓峰陆锦林

    91岁的季方元,是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尚书村的村民,他原来是个种地的好把式,方圆十里八村,没人不知道他的种地经。如今,儿孙全部到大城市安家落户了,老两口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村党支部书记季邦国组建的合作社,去年为农户开展“全托管”服务,季老汉当时还将信将疑,秋收时看到被托管的农户笑逐颜开,季老汉羡慕极了。去年秋播前,季老汉和老伴一合计,也将承包地全部拿出来托管,合作社与季老汉约定:每亩夏熟小麦保底产量400公斤、秋熟水稻保底产量600公斤,季老汉每亩缴纳托管费用1450元。合作社负责人季邦国介绍,农民的收益以谷类实物的形式体现,这种“全托管”为实物型,去年“全托管”面积202亩,今年乡亲们主动找上门将田地托管给合作社,总面积达546亩,服务农户143户。

    和季方元老人一样,江苏省南通市有7.11万户无力种地、无暇种地的农民,将30.45万亩的承包地交给“全托管”服务组织耕种。目前全市共有569个“全托管”服务主体,常年为老弱病残或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提供贴心的“保姆式”服务,“全托管”实现了全市农业乡镇全覆盖。

    南通市委常委秦厚德说,南通农业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从2012年起探索开展“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的“全托管”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点和“三农”工作出彩点,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鲜样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稻谷 小麦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