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四川蒲江:土壤指数为好品质背书


四川蒲江:土壤指数为好品质背书

( 2015年12月08日  07 版)

    本报记者张艳玲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然而,任凭王婆一张巧嘴,如今恐怕也难抵一纸大数据所作的品质背书。在四川省蒲江县,一套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和多元信息传感器装备技术建立的土壤大数据平台,正使这成为可能。

    在蒲江县耕地质量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这套物联网系统的“神经中枢”。“土壤温度、湿度、pH值……甚至是空气中PM2.5的含量,通过各大果园的数据采集设备,源源不断的向中心汇总,形成土壤大数据。”中心负责人马超在各大果园进行采集设备切换时,大屏幕上立马跳出相应地块的十余项指标。

    这套土壤大数据平台的意义究竟何在?“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将会形成一幅土壤指数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图,进而为农产品品质背书,真正实现优质能优价。”蒲江县农林局局长赵武斌表示,今年蒲江开始实施3年25万亩的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然而由于土壤改良投入大,见效慢,尤其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优质难优价成为农户主动参与提升的最大阻碍。

    改变施肥结构,多施有机肥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板结的不二之法。然而,这其中增加的投入却不少。蒲江县长秋山果品协会会长徐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施用有机肥每亩地需要新增的投入包括约400元的人工成本和800元的有机肥两项共计1200元,相应的化肥用量减少1/3,节约化肥投入约300元,这意味着每亩地需要增加约900元的投入。

    “虽然投入大为增加,但仅从外观看,普通消费者却很难辨识果子质量。这套土壤大数据系统试图通过科学实证的数据为好产品好价格提供信用背书,为采购商提供及早的决策指导。”马超表示。

    已经持续2年进行土壤改良的长秋乡石马村村民陈金福就尝到了甜头,今年他种植的晚熟柑橘“不知火”才挂果,就被预售出去了大部分,采购商正是看中了其良好的土壤数据。“若按每斤柑橘收购价增加1元,以4000斤的亩产估算亩增收就达4000元。”徐建说,随着土壤数据与农产品品质关系图的形成,真正促成优质优价,愿意投入的果农会越来越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柑橘 耕地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