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昔日“晒南墙”如今“双脱贫”
( 2015年11月25日 01 版)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以前,我们村的面貌就是‘脏乱差’,村民们冬闲了‘晒南墙’‘扯闲话’的现象比较普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金王庄村支书王志海告诉记者,自从实施“快乐老乡”活动以来,这一切都变了:区委、区政府统一整治环境,村里通过环境整治变干净、好看了;危房改造后,村里的住房变漂亮了;各种文娱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文明淳朴的乡风照进了大家的新生活……
王志海所说的“快乐老乡”活动,是指今年以来张掖以全市65个贫困村为重点,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同时,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以“唱起来、跳起来、玩起来、乐起来、健身起来、在科技引领下富裕起来”为主题的“快乐老乡·精准扶贫”集中引领示范活动。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康清说,张掖希望通过以文化娱乐、美丽乡村、创新创业、健康生活、文明风尚等五大引领行动为重点的集中引领示范活动,丰富困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促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精准扶贫,拓宽发展增收路
“16亩耕地、5只羊、两口人,为什么还会是贫困户?”51岁的金王庄村贫困户杨天顺家的情况,让甘州区统计局的帮扶干部们颇为不解。原来,杨天顺家耕地虽然多,但一直以来都只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效益低下,加上杨天顺本人没有一技之长,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自己不敢闯,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家庭多年积贫积弱,年年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针对杨天顺的情况,帮扶干部们鼓励他调整种植结构,多种收益相对较高的玉米、旱地谷子、胡麻等特色经济作物,最终,观念保守的杨天顺才勉强接受了建议。除此之外,帮扶单位还为杨天顺家一次性购进了15只基础母羊,帮助他发展起了养殖业。“今年,我种地和养羊的收入加起来,估计能有近两万元。”杨天顺说。
在地处祁连山脚下的金王庄村,杨天顺只是38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为了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张掖市、甘州区两级政府在开展精准帮扶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拓宽群众发展增收的路子和眼界。王志海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不仅发展了3800亩马铃薯、中药材、旱地谷子等特色优势作物,还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引进了600只良种基础母羊,为每户贫困户投放了15只,预计年底户均养殖业增收就可达到1万元以上……
深入扶志,精神扶贫激活力
作为甘肃省的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甘州区贫困面小,贫困村、户与周边村户之间的情况对比较为鲜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好转,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变得有些“空虚”起来,特别是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打麻将、喝酒、扯闲话的情况比较普遍。
“扶贫开发要因村施法、因户施策,确保精力、财力、物力精准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脱穷帽’还必须‘拔穷根’,要深入开展精神扶贫,实施扶志工程,帮助群众换脑,转变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引导文明新风尚走进美丽新农村。”甘州区扶贫办主任孔建军告诉记者,为此,区里把加强贫困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了精准扶贫方案,并以组建宣讲队伍、开展志愿活动、建设道德讲堂、推进示范引领行动、抓好阵地建设等8项精神扶贫举措为重点狠抓落实。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抓并举。事实上,不只是甘州区,在张掖市的各个县区,扶贫与扶志融合推进的做法已然“遍地开花”。活动启动以来,张掖市已举办集中引领示范活动135场次,直接参与群众超过50万人次以上;群众自发组织举办文化体育活动28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记者在民乐县六坝镇新民村采访时,正好遇到准备参加“快乐老乡·精准扶贫”集中引领示范活动演出的村民,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排练锅庄舞。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走上了水泥路,养羊、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要‘脱贫’。”新民村村民文娱活动活跃分子尹甲成说,这些活动激发了村民们努力生活和发展热情,村里的风气也因此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淳朴、文明、健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25/7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