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区域农业合作的“京承典范”


区域农业合作的“京承典范”

( 2015年11月14日  08 版)

    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丰宁的红牛奶、平泉的食用菌、宽城的蜂蜜、兴隆的山楂……近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东会议厅里,来自河北承德的各类特色农副产品,沿着会议室的南北两侧通道一字排开,琳琅满目。整个会议室里人头攒动,看起来像是一个农产品大集。来此参展的承德20多家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此行的目的便是借第六届京承农业战略合作座谈会的契机,把自家的产品推销到北京。

    一边是展销,另一边是签约:1.5亿元的香菇等食品销售协议,1亿元的宽城农产品购销协议,2000万元的代加工杂粮系列产品协议,1000万元的绿色蔬菜销售协议……总价值3.9亿元的12个合作项目,在200多家京承两地企业代表的瞩目下,陆续被签署。

    搭交流平台,签合作项目,已成为近年来京承农业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不久之后举行的这届农业战略合作座谈会,得到了双方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承德市,更是由该市市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亲自率队参加,并且都在会上对承德农产品做了充满激情的推介致辞。这足以可见双方农业合作的感情之真、基础之深。

    成效显著,两地终成区域农业合作之典范

    京承农业之间的合作始于何时,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从北京市农委了解到,京承农业战略合作从2004年开始启动,如今已走过12个年头。2005年,双方启动第一届农业战略合作座谈会,如今已到了第六届。

    12年来,两地的农业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一体化”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承德立足生态、气候、资源优势,着力建设首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为首都优质农产品供给、水资源保障、生态屏障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2014年,承德供应北京的蔬菜已达205万吨、肉鸡1亿只、肉鸭300万只、生猪200万头。承德的菌类、胡萝卜、洋白菜已分别占北京新发地市场当期上市70%以上的份额。

    而北京则依托巨大的市场、科技和资本等优势,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农企业出京入冀的支持政策,华都、三元、顺鑫、汇源等近百家京企进入承德,各类农业项目到位资金100多亿元。北京林大、北京农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也与承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京承农业合作为拉动承德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了明显作用。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由于首农集团、三元集团、顺鑫、汇源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进入,承德的肉类、乳品、果品、中药材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崛起,而畜牧业也迅速取代传统种植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在农业增效方面,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标准化、基地认证、品牌建设快速推进。据了解,目前,承德农业标准化基地已发展到25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承德与北京市合作对接以来,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696元增长到2014年的7136元,合作项目带动农户15万户。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曾这样评价说,“京承农业合作是在农业领域中开启区域合作的先行者,是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京承农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一个标杆。

    机遇难得,两地迎来农业合作“黄金期”

    京承两地,山水相依,地域相接,人缘相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逢机遇下,京承农业合作又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迎来合作的“黄金期”。

    “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周边贫困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做出的重要指示,这也为承德筑牢生态屏障、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央《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京津冀农业产业协作,加快建设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共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加快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发展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和河北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并强调,承德作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要重点发挥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这些精准的合作发展定位,将为下一步双方战略合作提供最佳的结合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蔬菜 食用菌 经济林
下一篇 :亮点聚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