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现代农业带来山乡巨变


    去年公司注册了“葫芦峪”商标,范围涉及旅游、农产品等多个类别。目前公司土地流转关系着千家万户,依法保障农户的利益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只有用法治思维保护自身利益、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才能不踩法律、政策的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海涛说,“葫芦峪模式”备受关注,“葫芦峪”的品牌价值也与日俱增。

    2011年,下峪村农民刘书国把荒山全部流转给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在园区上班负责土地流转。他说,公司与土地流转农户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每年凭手中的合同结算租金或者分红。

    奋发作为,破解荒山开发制约瓶颈

    2007年起,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平山县王坡乡下峪村为起点,先后投入5.6亿元,开发荒山5万亩。多年来,葫芦峪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刘海涛说,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下峪村原有耕地1067亩,根据地块远近、肥沃程度等分为8个等级,均分给596口人。该村党支部书记焦社增说,一面山坡多家分,看似公平,可由于地块小,机器进不去,耕种不方便,因此效益并不高。山场倒是面积大,可多为片麻岩,石厚土薄且水利不配套,靠一家一户自行开发显得有点身单势薄,这成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一道屏障。

    怎么办?实施规模化开发,干一家一户想干干不了的事。

    于是,刘海涛注册成立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转、股、租、换”四种方式,取得村里荒山荒坡及部分耕地的经营使用权,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运用工程机械在坡度25度以下荒坡上大规模开山造地,并实行山、水、林、路、电等同步配套建设。在本村实验成功后,公司又把开发范围扩展了平山县6个乡镇、27个村的5万亩荒山。“只有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将零散的荒山荒坡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规模化开发和经营,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刘海涛说。如今,园区完成高标准造地3万亩。

    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来完成。据测算,葫芦峪园区每亩造地开发成本达到3万元,可钱从哪儿来?

    刘海涛说,葫芦峪园区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不单靠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家之力,换句话来说,只有跳出自我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经过多方考察,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择了与河北省供销社新合作控股集团合作,组建河北省供销社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力建设以葫芦峪模式为依托的京津冀生态屏障和现代农业产业带。2014年,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又向河南中泰集团抛出了橄榄枝,双方共同合作设立平山葫芦峪众泰土地整理有限公司,前者出资1亿元,后者用葫芦峪模式入股,在与平山临近的县开发荒山。今年8月,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又联合该省太行山开发中的几家大企业——绿岭果业、富岗食品、前南峪食品、至高点农业科技,组建了河北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山区开发。

    通过探索实施林权抵押、林权转让融资、市场招商引资等方式,葫芦峪园区已撬动工商资本3.6亿元。刘海涛说:“现在的荒山开发,是‘众人划桨开大船’。”据刘海涛透露,他们的潜在合作伙伴还包括中国银泰、阿里巴巴、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

    农业项目投入大、收益慢,要想让农产品获得利润,就必须打破那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破解科技含量低这一难题,让科技为发展助力。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说,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借脑引智,已成为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一大法宝。

    多年来,他们不断在科技、品种上下功夫,瞄准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运用,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荒山荒坡上实现高产高效:聘请全国知名的核桃技术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担任技术总顾问,把核桃基地定为河北农业大学的教科研基地;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院长王慧军多次带领有关专家到葫芦峪进行技术指导,将园区定为综合试验基地;运行管理方面,强化科技支撑,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工业理念运营现代农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土地 现代农业发展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