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始终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世界粮食的供给量来看,粮食的产量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粮食有望再次实现增收。这就意味着,自2004年至今,我国有望实现粮食“十二连增”。
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是一个可喜的好消息,但在这个好消息背后,粮食消费疲软与粮食浪费、损耗并存等现象成了潜在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考验。
粮价疲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预计实现粮食“十二连增”,如果不考虑其他外部效应,这个数字会让我们暂时放松对粮食安全的警惕。然而事实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收割机漏 不捡、存储火烧霉变、流通搬运抛撒、加工过度抛光等农户储粮、仓储运输和加工环节导致的粮食损失已达到700亿斤以上,接近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
“2014~2015年间,国内粮食消费疲软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内需动力相对不足,同时,制造业的不景气也导致了工业用粮需求减 少。消费需求的疲软将会扩大我国粮食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粮食库存积压规模继续扩大,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大,粮食消费价格弹性较低,所以未来在不 断增长的粮食供给的衬托下,粮食消费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呈现‘低迷’的状态。”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家的粮食价格相对低迷,而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库存高涨,国家调低了收购价格,从而导致粮食价格疲软。”
以大米为例,国内大米市场消费需求仍较疲软,市场购销活跃度较低,价格走势起起伏伏。随着新米的大量上市,场内大米供大于求,大米价格开始走下 坡路。据市场监测显示,10月20日,安徽产的普通晚粳米批发价格(下同)在4.44元/公斤,比9月30日下跌了0.06元/公斤,跌幅1.3%;江苏 产的优质晚粳米为4.54元/公斤,下跌了0.06元/公斤,跌幅为1.3%;黑龙江产的圆粒晚粳米为4.96元/公斤,下跌了0.04元/公斤,跌幅 0.8%;安徽产的普通晚籼米为3.96元/公斤,下跌了0.08元/公斤,跌幅2.0%;黑龙江产的长粒香大米为5.80元/公斤,下跌了0.20元 /公斤,跌幅3.3%。从以上监测数据不难看出,大米交易的平均价格开始下移,米价呈现稳中有跌的运行态势,这其中东北长粒香大米跌幅较大。
粮食消费以及价格的相对疲软,给还沉浸在粮食丰收喜悦的我们泼了一盆冷水。除此之外,宋杰凝还指出,“由于我国粮食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国内粮食 价格与国际价格长期“倒挂”,导致在国内粮食年年增长的背景下,进口粮食规模依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投入大量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粮食结构不合理,耕种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上;粮食加工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粮食利用效率不高等,这些状况都会加剧我国的粮食安全形 势。”
关注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我国是一个人口总量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上升,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并且粮食浪费行为依然存在 的国家。因此,要想加强粮食安全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粮食成本如人工、农机作业、土地流转费用、种子、化 肥、农药成本不断上升,粮食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要有长远规划,要有动态应对之策。
对此,宋杰凝表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关系中国国家安全,衡量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仅看粮食自给率的程度,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在增产的同时也能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增强粮食国际竞争力。”
关于如何缓和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宋杰凝提出,“首先,国家应该加快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农产品产销的市场化;其次,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采取谷物轮作,提高粮食品种多样性;最后,政府在引导粮食市场时,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要将国际粮食市场也纳入进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11/7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