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好土壤产出瓜果香
( 2015年11月10日 07 版)
本报记者乐明凯
湖北是水果产出大省,各色鲜美的水果自然离不开土壤和肥料的培育,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整形修剪等都是种出好品质水果必备的管理措施。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湖北几家水果种植基地和种植户,探究他们在水果生产时的改土用肥之道。
天门树莓:高价值要高投入
树莓不仅对湖北天门市的水果市场来说是个稀罕物,就是放在全国市场来看,也是小众水果,其营养价值均衡,销售价格高,一盒125克的树莓鲜果,7月在武汉市一线商超售价为58元。
“不算改良土壤的费用,就肥料成本来说,就是周边种植普通蔬果的数倍。”天门市金莓科技种植基地负责人汪少华说,天门是传统产棉区,有些农民种“懒汉田”,掠夺式耕作,棉花价格好时就大肥大药投入,行情不好时就不管,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下。金莓科技从2009年在黄潭镇流转来3000亩土地后,花了很大气力改良土壤,主要是采取“两补、一控、两增”办法,包括: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大面积施用有机肥,重点田块要“开小灶”,进行土壤置换,树莓秸秆剪去老枝后粉碎消毒还田;严格控制除草剂和农药使用;根据树莓浅根性特征,增加土壤综合肥力和通透性。
这样算来,改良土壤后,现在每年单仅肥料使用的机械、人工、运输,以及购买的成本都不小,平均要超过600元/亩,种出来的树莓果大果鲜,抗逆性也较强,8月高温之下仍有一定产量。
公安葡萄:控产后收益更好
湖北公安县是长江以南的葡萄大县,有近10万亩种植面积,7月开始大规模上市。公安县的科润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专业合作社以葡萄种植技术服务为主,合作社负责人刘波跟葡萄打交道已有20多年,对土壤有深深的感情,现在采取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运作方式指导农户生产销售葡萄。
“有些农户固有的观念是多施尿素能长果,多施氮肥能大果,销售就能好一些,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的,高产不一定高收入,除了外观,色泽、糖分等都决定了品质。”刘波给记者算了算,同样的品种,农户每亩产8千斤的葡萄只能卖1.5元/斤,而施足有机肥和生物活性菌,充分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按技术标准种出来的葡萄亩产4000斤却能卖5元/斤,比前者多了8000块收入。
以公安葡萄主打品种大粒型“藤稔”为例,通过控肥、剪枝等措施,每亩葡萄控产在4000斤范围内。刘波介绍说,具体就是每亩238棵树,每棵树产8~10串左右,每串约1公斤,这样才能保证葡萄的有效营养和品质,获得更高的产值,农民看到效益就会跟着学。
荆州西瓜:配方施肥品质好
前不久,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的国营菱角湖农场西瓜种植户雷兆银刚卖完最后一批尾瓜,雷兆银种了10年西瓜,有14亩瓜田,主要是黑美人品种,他说今年雨水偏多只有1400多元/亩收入,往年每亩能赚2000~3000元。
“雷兆银讲究科学施肥,科学种地,是通过土肥技术提高西瓜品质的典型代表”。荆州区土肥站站长邹家龙介绍说,菱角湖有黑美人西瓜面积1.1万亩,存在严峻的重茬风险,雷兆银的西瓜田通过配方施肥,习惯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长期注重施用微生物肥料,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施用黄腐酸盐。所以他的耕地质量高,无土传性病害,西瓜产量高、品质好,瓤红瓜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10/7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