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农业结构炼就“三地”合作内功
( 2015年11月07日 08 版)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北京需要做什么?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农委了解到,北京市通过稳步调整自身农业结构,为京津冀农业区域合作提供基础条件。目前,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按照布局优化、生态优先、产业优质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调转节”工作,高耗水农业逐步调减,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框架基本形成。
北京市计划到2020年,调减粮田90万亩,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区,退出高耗水作物。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据了解,今年,北京启动了粮田、菜田、鲜果园等“两田一园”划定工作,以此持续优化农田结构。“两田一园”将落实到乡镇、村、地块,实现上图入库与数字化管理。目前,“两田一园”划定指标已分解到区县,其中粮田84.77万亩、菜田65.29万亩、鲜果园100万亩,并在顺义区启动了“两田”划定试点工作。
为推进农业节水,北京市从设施、农艺上双管齐下。目前,已实施了4大节水工程、推广6种节水模式和30余项节水技术。2015年,预计全市通过推广应用高效节水设施和农艺节水技术将实现节水2080万立方米。据了解,北京的春玉米全部实现了雨养,45%的菜田推广应用了高效节水技术,一批畜禽场、渔池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和节水改造。
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列出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这一“负面清单”,而畜牧水产业位居其中。为此,北京严格执行“禁限目录”,实现畜牧水产业控增减存。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全市没有畜牧、水产养殖新建、扩建项目,控制增量压减存量成效明显,生猪生产规模调减了5%、肉禽生产规模调减了7%、蛋鸡存栏增长3%、鸡蛋产量增长12.9%;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减少21家,从1907家减少到1886家。
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是北京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中提出的一个目标。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北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100万亩,预计今年底比去年亩均化肥用量减少1.5公斤。此外,目前已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和精准施药技术55万亩,建成60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预计今年全市粮食、蔬菜作物累计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用量20.3吨。
鲜活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应急保障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功能,也是农业“调转节”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实施“菜田补贴”政策,首都“菜篮子”重点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北京的蔬菜、牛奶、禽蛋产量分别为67.7万吨、29.9万吨和9.9万吨,实现平稳增长。
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亮点缤纷,特色明显。为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北京一是大力培育籽种农业,发挥首都农业科技优势。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已有50多家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2014年北京种业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观光农业。2014年,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1911万人次,综合收入24.9亿元。三是积极发展会展农业。成功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葡萄大会、种子大会、马铃薯大会、国际食用菌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等活动,积极筹办洲际兰花大会、月季大会等,提高了北京农业的影响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07/7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