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站”贴着地跑服务送到身边
——“云农场”践行“互联网+农业”纪实
( 2015年11月06日 01 版)本报记者董文龙
云农场、田田圈、淘宝农资……农业互联网企业、电商在国家倡导的“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手段,如何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农业发展,却仍然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成立于2013年8月的农业互联网企业“云农场”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覆盖全产业链、贴着地跑”的思路,“农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致使在实现农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作必须下沉至田间地头一线去发现、去执行、去试错、去积累。”云农场执行总裁田丰说。云农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紧贴农村、农民,将农资、农技、销售、物流、金融等一系列服务直接送到农民身边。
产前:降低农资成本,搭建乡间物流
今年年初,小麦返青时节,山东嘉祥县68岁的老汉曹灵台惦记着为自家小麦追肥,不少村民推荐他到村头的云农场村站去看看,那里的肥料货真价实,而且价格比市面上的便宜。在村站,站长曹留德一边熟练地打开云农场电商网页,一边向曹灵台介绍:“你看,‘农保姆’在市场上一袋卖100元,我们只卖90元。”曹留德在网上帮曹灵台下了单,第二天,化肥便送到了村站。
在传统销售模式中,农资从厂家到农民手中,要经过层层分销加价,市面价格比出厂价要高出很多,而且中间环节过多也为假冒伪劣产品留下了空间。而云农场打通了从厂家直接到农民的通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云农场目前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十余个省份建立了数万个村级服务站,服务土地近3亿亩,零距离贴近土地。”云农场“农资汇”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说,“农民可以从这些站点以低于传统渠道15%-45%的价格购买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
传统的农资购买方式,农民往往要开着农用车跑到镇里甚至县里去购买,非常不方便,如何解决农资购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农民生产中切实面临的问题。云农场为此成立了“乡间货的”。
据“乡间货的”项目负责人于辉介绍,“乡间货的”是一个农村P2P物流平台,通过整合农村货车司机与农民物流需求,构建农村配货信息桥梁,形成如滴滴打车一样的物流平台,不仅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问题,也盘活了农村货车司机的物流资源,开创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致富之旅。农民在网上下单购买的农资从县里到镇里再到村站的物流就是由这支队伍承担的。
产中:实地测土配肥,扛着化肥进田
农产品不是工业品,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必须根据土壤等因素进行因地制宜的生产。“我们建立了县级配肥站,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去实地进行测土配方,掌握了大量土壤、水质等地理方面的信息。”云农场技术部负责人曹志强说,“在进行实地测土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肥料个性化定制,继而实现种子、农药和农业设施的个性化定制。云农场正是以‘测土到田、配肥到站、配送到点、按需推广’的原则开展工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在农资使用、病虫害防治方面往往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农技专家解答。云农场为了方便农民获得农业技术支持,开通了线上向下两条通道。
对云农场的线上农技服务软件“农技通”,农民只需要下载注册“农技通”,就可以随时随地和农技专家取得联系,线上提问可以很快得到专家的解答。记者在“农技通”上看到,用户“快乐的农夫”提问:“秸秆还田有什么好处?”刚刚过去一个半小时,中级农艺师王培强回答:“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而在线下农技服务方面,云农场就更能凸显其“贴着地跑”的理念。“如毛细血管般的‘村站’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方面优势明显。”
曹志强介绍说,“村站的负责人往往都是当地在农业种植养殖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可以就地发挥指导农民的作用。我们还邀请专家去农村培训,甚至我们的技术人员会拎着农药、扛着化肥走进田间地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06/7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