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拾柴记忆

( 2015年11月04日  08 版)

    最近看新闻,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的消息屡见报端,秸秆禁烧却屡禁不止。这在我童年时的1960~1970年代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因为农作物的秸秆,在那个年代是农村的宝贵资源,它不但是喂养牲畜的饲料来源,也是农户烧火做饭的重要燃料。那时,生产队里的全部秸秆拿来烧火做饭还不够用的,谁还舍得把它们白白烧掉呢?

    凡是庄稼的秸秆、叶片、根须,树木的落叶、枯枝,甚至杂草等,都可以用作柴火;柴火的来源也很广,生产队里会分一些,凡是场院里、坡地里剩下的能烧的东西,都可以分给各家各户。每当庄稼收割完毕,遗留在田里的麦茬、玉米茬,就会被生产队按人口多少,将大小不一的地块分配给各家各户。这时,村里的老老少少就会扛着镪铲、筢子、二齿钩,推着小推车,浩浩荡荡地奔赴自家的“势力范围”,迅速展开一场颇费力气的拾柴劳动。这些茬子被带回家后,经过晾晒,聚成一堆,用草苫子盖上,就可以作为日后烧饭的柴火用了。除此之外,还有少许农作物秸秆被分到户里作为烧柴使用。但仅靠这些并不能满足农户烧火做饭的需要,余下的缺口就只有个人去想办法解决了。

    等到秋末、冬初的时候,烧柴问题就会被排在家家户户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人们为拾柴火的事而忙碌起来。于是乎,一支支“拾柴大军”便起早贪黑地踏上了“寻宝”的征程。在这支“拾柴大军”队伍里,既有青壮年劳力,也有老人和妇女,还有像我一般大小的“儿童团”。我们这帮孩童们,小的五六岁,大的也就七八岁,人小办不了多大的事情,为了能给家里做一点贡献,便自发组织起来,干起了“穿树叶”这比较适合孩子们特点的活来。用是一根细细的竹条或坚硬的树枝,将一头削尖,然后将另一头拴上一根长长的麻绳,用尖头刺穿落在地上的树叶,等到穿满后再捋到麻绳上。还有的小伙伴用一根硬铁条当工具,将一头磨尖,不须弯腰,穿树叶又快又省力。

    那个年代,拾柴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拾我拾他也拾,柴草也就成了稀有“货”。为了抢到拾柴的先机,我们一大早就会被大人们喊将起来,睡眼惺忪地来到离家不远的小树林,两个一伙、三个一团地寻觅起来。当太阳升到一丈多高的时候,我们已将一个个长长的麻绳穿满。大伙拖着一条条宛若长龙的树叶串,争先恐后地跑在回家的路上,伴随着树叶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唰唰的响声,内心充满着无比的成就感。

    刘卫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牲畜 空气污染 饲料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