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十三五农业改革箭在弦上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多次写入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改革的蓝图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认为,可持续理念是大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扶贫开发是“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

  习近平曾部署在“十三五”期间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其中一项就是扶贫开发: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最为繁重和艰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下一个五年,要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必须要找到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吃苦不增收”的根源:

  “首先,要建设好基础设施。比如,解决好交通运输、农田灌溉、土地种植的基础条件。同时,要寻找多样的收入增长和生产发展的条件,比如,不仅仅只是让农民种粮食,还要发展多种经营,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多种植一些油料作物、果树或蔬菜,可以解决农产品收入不高的问题。”

  农民收入保稳求增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下一个五年,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势头不减弱,成为国家不可忽视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徐小青表示:“现在农民收入的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将近一半,因此,暂时也一定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再加上农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劳动力、地租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些不光是农业内部带来的,也是受大环境影响的。所以,总的来说,需要考虑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

  农业补贴更加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认为,下一个五年,国家应加大农业补贴的支持力度。随着农业补贴水平的进一步上升,补贴的倾向也会发生调整和优化。

  “‘十三五’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大量的出现。我觉得,国家的补贴也应该由现在的‘普遍开花’式,向重点补贴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去转移,使得他们真正能够承担起中国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功能 。”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改革的关键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巡视员肖俊彦建议,下一个五年规划,全国应在制度上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发展方法上进入城乡一体化轨道。

  他表示:“最要紧的事还是应该落实关于城乡统筹一系列重大决策。因为,现在咱们所有的问题都卡在‘城乡分隔’。城乡之间的资源不能相互融合,不能平等交易。特别是农村,土地如果不能发挥其要素作用的话,对于农民的财富的效益就不可能发挥。”

  党的“十八大”曾经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对“十三五”收关之年能否实现我国这一百年梦想至关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国乡村之声将与权威专家一起,为您带来最新、最有用的信息与解读,敬请期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