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脱毒种苗+新品种选育——
扶正固本祛病毒
( 2015年10月26日 05 版)本报记者王澎
重阳刚过,寒意渐浓,吃一块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的烤红薯,恰是北京人冬日的回忆。
16世纪末,甘薯从南洋传入中国福建、广东等地,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传播,如今北到黑龙江,南至台湾岛,都有种植甘薯。
然而北京地区的甘薯产业,目前却遇到了,需求量增加供应量下降的怪现象。
受病毒侵染——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滑
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2014年对北京新发地、大洋路等批发市场和北京市商务局进行的调研表明:北京的鲜食甘薯销售量从2009年的92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02万吨,上涨趋势明显,然而北京鲜食甘薯的自给率不足8%,市民已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原来最爱吃的纯正“京味”“遗字138”甘薯。
首都市民的甘薯消费量连年攀升,但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在连年下滑,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甘薯育种岗位专家何绍贞对此很担忧。据2014年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的调研表明,北京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0万亩下降到2014年的6万亩左右,总产量也由2009年的约15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8万多吨。
究其原因,病毒高发是甘薯产业连年萎缩的“罪魁祸首”,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甘薯栽培岗位专家李仁崑点出了症结所在。由于病毒病频发,尤其是SPVD病毒病,使得“遗字138”和“京薯6号”等北京鲜食甘薯主栽品种的纯度、品质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北京市植保站对密云、大兴等5个甘薯主产区县进行病毒病检测,涉及“遗字138”等10个品种,经过苗期和大田期两个生长期,结果检测到甘薯卷叶病毒等8种病毒,有毒株检出率为95.8%,受病毒复合侵染的植株占到80%以上,其中含5种病毒的植株占到12.5%,病毒感染十分严重。何绍贞和李仁崑都指出,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在对山东、河北和天津的考察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甘薯脱毒苗——
为产业打一针强心剂
甘薯与马铃薯类似,都是无性繁殖作物,一但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植物体内快速繁殖、积累、代代相传,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和种性退化等。不仅如此,甘薯病毒种类复杂,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抗病品种,病毒对甘薯生产严重危害。
“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多处采样取点,检测甘薯带毒性发现甘薯带毒品普遍也很严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俊英说,“甘薯病毒会导致叶片皱缩、退绿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受影响很严重。”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河南对10个主栽品种连续4年进行脱毒试验和示范证明,脱毒后的甘薯,性状得到改善,品质明显提高,增产30%以上。在韩日等国甘薯生产上全部采用脱毒种苗,而我国仅有8%左右,北京为7.4%,脱毒种苗成为北京及广大甘薯种植区的迫切需求。脱毒种苗就如同一针强心剂,让日渐萎缩的甘薯产业再度重获生机。
2015年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甘薯实验室的先进脱毒技术,严格完成“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脱毒。“遗字138”脱毒后在密云进行田间生产试验,亩产达3.5吨,较非脱毒种苗增产30%。王俊英告诉记者:“甘薯脱毒后,除了产量有很大提高外,薯块的商品性也变得更好。”
8月,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对天津、河北和山东的甘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除山东比较重视甘薯脱毒工作外,天津和河北甘薯脱毒工作相对滞后,而天津和河北甘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因此北京甘薯脱毒种苗正好辐射津冀周边地区,引领产业发展。
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已将脱毒苗进行快速扩繁,种植到防蚜网棚中进行原原种的生产,今年有望收获“遗字138”和“京薯6号”原种大约7.5吨,明年为薯农提供健康优质种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0-26/7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