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防止“粮贱伤农”需设立长效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在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如果农民仅仅局限于小面积农地上精耕细作,则可能会异化为“地少伤 农”的尴尬局面,最终演变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根源。因此,各地区在基于自身客观现实考量的前提下,尤须着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行规模化和集约 化的粮食生产模式,渐进性地稳步释放农村土地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并发展符合地域特色的相关产业,有效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高质量就业。同时,强化农业科技 投入,推进高标准的现代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以及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发展现代化的高端型、集约型、优质型大农业,并重视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 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链。当农业劳动人口的人均耕作量能达到上百亩土地时,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入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化有序推 进过程中,通过对其合理转移及相关职业培训成为高端产业工人后,其收入亦能得到有效改善。

  另外,供需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亦是当前粮食供给呈现区域性与结构性过剩的关键。今后,相关部门可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经济载体优化农业市 场信息传递渠道,降低市场主体的搜寻成本与交易成本,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收购、销售、加工与流通体系,有效弥合市场体系中的信息断层,促进农业产业价值链的 完善,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流通的一体化,形成全国性高效运作的市场体系,切实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区域性的积压局面。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收入 小麦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