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不能忽视农村文艺的繁荣发展


不能忽视农村文艺的繁荣发展

( 2015年10月14日  03 版)

    吴文科

    9月11日,距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将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充分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文艺工作的领导更加积极主动和坚强有力。

    正如有关报道所透露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了文艺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职责;强调了文艺工作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基本遵循;强调了文艺要为国家、民族、社会、人群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价值追求。同时号召,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各级政府要把文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中央支持文艺发展的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艺发展具体措施。从而为新时期我国的文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由幅员到人口,都占据整个国家的大部分比重。在中国大地上繁荣发展文艺,无法避开对广大农村的关注、对农业发展的观照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忽视对于文艺“三农”的重视,就无法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而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真正繁荣。也就是说,农村文艺的繁荣包括农民文艺生活的充实与提升,是社会主义文艺全面繁荣的重要标志;只有农村文艺也繁荣了,社会主义文艺才算全面繁荣。

    农村文艺既是一个空间范畴,又是一种特殊实践。既包括农村群众的文艺创演和欣赏活动,又包括“三农”题材的文艺创演及探索实践。这就使得这种被赋予了“由农民参与”和“为‘三农’服务”双重内涵的文艺工作,由于必须要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必然会与各地乡村的文艺资源、娱乐传统和审美习惯结合,从而凸显着诸如地域、人群、形式、内容、风格、类型等等不同的特色。为此,繁荣发展农村文艺,首先要尊重农民的审美趣味与欣赏习惯,把各地乡村最具地方性而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歌舞、杂技、口头文学和剪纸、面塑等文艺样式,作为繁荣发展的主体;其次要聚焦“三农”的历史存在与时代演进,把对农村社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审美观照与艺术表现,作为创作表演的主潮;同时要服务“三农”的持续进步与健康发展,把对农民群众喜怒哀乐和农村社会曲折变革的人文关怀,作为审美创造的主旨。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面对世界范围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共识,对于文艺“三农”的关切,更是具有了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保护各地乡村广大民众文化权益的历史功用。尤其是身处“新型城镇化”这个国家战略的发展实践,就更要在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建设实践中,立足历史传统,坚守乡土特色,高扬乡音特质,留住乡愁寄托。让广大的乡村民众,真正能从各自的立场与兴趣出发,分别成为本地特色乡土文艺的创造者、拥有者、参与者、实践者、爱好者、传承者、经营者、管理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并通过他们对于本地特色文艺的根脉继承、习惯延续、爱好保持、广泛参与、深刻普及和最大共享,唤醒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尊、追求文化自强,藉以彰显乡土文化价值观,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同时,坚持“独有性”,强调“特色性”,规避“单一性”,抵御“同质化”。特别是在传播手段异常发达的今天,尤其要高度警惕“媒体霸权”,不让“技术审美”冲击乃至异化农村文艺的精神与魂魄。

    这就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意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按文艺规律办事,还要加大各种保障力度。比如,“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意味着不能落下农村的文艺爱好者和文艺活动骨干;“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工作”,提示农村中的职业半职业个体艺人与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班社,同样属于需要关注的对象;“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各级政府要把文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中央支持文艺发展的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艺发展具体措施”,更是提醒我们,不能轻忽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在繁荣发展乡土文艺方面的重大责任!可以相信,只要正确领会《意见》精神,坚持按照规律办事,我国的农村文艺一定会全面繁荣和发展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