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互联网+农业”如何迎风起舞




  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才是王道

  除了电子商务,互联网正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专家表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入传统农业,将给农业转型带来契机,通过育种、栽培、灌溉、收割等环节,倒逼“精细农业”,让农产品全产业链产生化学效应。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应该是着眼于整条产业链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环节。

  方创资本认为,“互联网+农业”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网络普及化、产品差异化、经营集约化、服务深度化将推动互联网向农业继续渗透。通过重塑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融合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一个农业互联网生态圈,能创造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农业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约有万亿级的市场,未来这个领域一定有轻量级的BAT出现。

  “云农场正致力于解决农业全产业链问题,包括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的安全模型、诚信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服务和监督等。”熊彬说,他们希望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并不容易。专家表示,比如物联网的遥感遥测技术,数据收集、监控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农户应用是比较难的,目前更多的还是在大中型农业企业中应用;对于农业企业,如果建立可追溯体系,前期投入要几十万到几百万,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

  因而,张耀文认为,农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转变。此外,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等特点,农业拥抱“互联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同时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培养人让互联网技术落地

  “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深度融合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现在很多企业利用这个概念包装上市,一哄而上,我觉得不太合适,还是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赵春江表示。

  在熊彬看来,“互联网+农业”是否行得通关键要看能否给农民带来利益。“像测土配肥技术,之前已经推广很多年了,但效果不是很理由,就是因为不是从农民利益出发的。而我们现在所服务的可信农场,每块地都要测,每个乡镇有一个测土站,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生产,能保证农民利益。”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经学会会长尹成杰则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4个关键问题需要把握:首先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指导农产品生产的决策;其次是要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的互联网技术运用,要在整个农业生产管理进程当中,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精准度;第三是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

  云农场执行总裁田丰说,云农场正在尝试提供记录生产全过程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全程可追溯体系’的关键点首先是‘全程’,要收集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整个环节的数据,并要打通各个部门数据的鸿沟,实现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此外,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关键。中国农业发展基金董事长吴文军认为,当务之急首先是充分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从而转变传统经营的积极性,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种子 生态圈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