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玉米市场长期走势向好


中国玉米市场长期走势向好

——第八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综述

( 2015年10月02日  03 版)

    

    本报记者孙鲁威

    9月17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以“创新风险管理,助力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信息共享、沟通交流、业务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短短一天的议程中,来自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界以及行业组织、金融投资机构的专家用智慧与经验,形成了精彩的共鸣。通过他们经受的阵痛,通过他们描绘的蓝图,我们看到了的明确走向。

    产业政策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04年~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由3.81亿亩扩大到5.56亿亩,在粮食总面积的占比由25%上升到33%;玉米产量由2606亿斤增加到4313亿斤,在粮食总产量的占比由27.8%提升到35.5%。玉米数年位居中国粮食产量首位。消费量从2004年的2313亿斤增加到2014年3613亿斤,占粮食消费量比重由24%提高到30%。今年6月,全国各类企业玉米库存超过4000亿斤,出现阶段性供大与求,部分主产区出现了收不了,储不下,销不掉,财政补不起的局面。

    对此,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巡视员胡恒洋认为,十年来的粮食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终于集中表现出来了。无论临储价还是收购价,都没有对市场价值形成机制发挥很好的主导作用。政府直接输出数量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财政支出也增加了流动成本,形成了“进口入市,国产入库“的产销模式。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区域平衡难度加大。主产区产量增加,主销区缺口增大,粮食跨区域流通量增加。目前粮食库存75%在主产区,主销区只占9%,产品的增加,增加了运输压力和风险。

    完善调控政策迫在眉睫。一要改变调控方式,一方面要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向“价补分离”转变,调高目标价格保险水平、目标价格贷款额度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产品补贴力度,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二要推动进出口调控从“主要控制进口”向“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转变。在更多利用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农产品的调节作用将更加突出。三要推动储备调节从“价格干预型”向“供求调节型”转变。在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再进行临时收储和市场投放储备,地方储备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战略,合理确定主要农产品进口规模,积极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在开放市场和准入方面要更加务实、灵活,强化进口与储备结合。建成进口储备调节机制。二是鼓励农业“走出去”。侧重农产品在市场和政策上的支持体系建设。走出去不是为了运进来,而是要增强中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生产竞争力和贡献率。

    玉米是饲料的主要成分,是中国猪业产业的主要原料。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介绍,当前,我国生猪价格进入上行周期,这一趋势具有国际性。美国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涨幅超过了25%,我国从3月份以来,活猪价格累计上涨50%,猪肉价格上涨33%。但2014年,全国出栏生猪7.35亿头,亏损809亿元。养猪并未实现高利润,只是在长期价格低迷和养殖亏损后进入恢复性和补偿性上涨。目前这个上行周期,将维持一段时间。只要没有重大疫情,今后一段时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玉米等饲料价格平稳,也表明成本推涨的因素很小。

    中国政府全力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用规模化、标准化等手段促进产业稳定。湖北近十年大力推广规模养猪,目前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比重达到41.8%,比2010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农业部稳定产业发展措施的重点是减少政府对生产和市场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加强信息监测预警服务。更加注重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特别是养殖用地、粪便处理、贷款这三大难点,将积极探索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进入。要扩大生猪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为金融支持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积极推广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企业在阵痛中逐步找准了发展方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饲料 粮食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