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农民也有大需求
( 2015年09月30日 03 版)高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实施和不断出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农村理财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然而,农民对收入增加关注较多,却往往忽略收入的保值增值,对理财关注的不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农民的理财方式仍以传统的储蓄为主,其中51.2%是银行储蓄,36.4%是现金积蓄,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也已高达2.2万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理财市场,农民如何理财、使得富余资金保值增值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反,如果其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因为在利率波动的影响下,过高的银行储蓄已经让“本金”失去赢利空间,而将近四成的现金没有被农村金融机构吸纳,对于理财知识匮乏的广大农民来讲,有的将其存在家中积蓄,有的用于私人借贷,有的甚至投机于农村博彩。无论哪种方式,要么因为利率下降没有增值收益、要么因为监管不足极具投资风险,最终还是给广大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客观地说,近几年农村地区个人理财业务已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广大农民的理财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目前农村个人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为数不多的几只基金产品上,个人理财理念及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理财金额起点高、服务专业化水平高,产品性质也比较趋同。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短期内很难达到这个理财标准。再加上农民收入带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较难满足理财产品的投资要求。不仅如此,现代银行理财产品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理财产品的宣传和办理要依靠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而农村基础设施差,计算机普及率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量理财产品很难在农村地区推广,开拓农村理财市场难度仍然较大。
出现上述状况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与农村不断“疏远”,由此导致理财产品主要针对城市人投放。一些金融机构虽然认识到了农村理财市场的巨大空间,但并没有考虑农村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的实际,理财产品设计的门槛过高,由此造成了农村客源稀少。而且,农民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和教育,即使先富裕的农民也因此不太懂得如何运用理财手段让“钱生钱”。
事实上,推出理财产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对银行和农民来讲是双赢。从银行层面考虑,资本市场的活跃导致储蓄不断分流,迫使银行必须推出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遏制新增储蓄下滑的势头。因此,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等不占用资本金、不占用信贷规模的中间业务也属必然。从农民立场来讲,农民想要获得收益,但是投资渠道狭窄,而且农民具有风险规避的偏好,因此,低风险、低收益的国债和存款,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等都不是最优选择。而银行理财产品则介于二者之间,具有风险相对小、利率相对高的特点,为农民个人投资多元化和银行储蓄增加找到了平衡点。
如何推进农村理财产品的开发呢?从金融机构来讲,应针对农村理财市场现状,建立健全个人理财的业务体系。以省级金融机构为单位,建立农村个人理财的管理体制;组织专门部门调研农村个人理财市场,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规划制定一些适合农村市场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民的经济生活和理财知识以及收支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开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的产品。在构建农村个人理财业务体系的同时,着力激发农民理财的需求,让农民真正意识到理财带来的好处。
从理财产品的开发来说,应充分考虑城乡差别,针对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开发符合农民实际需要、心理易接受、操作简单方便的金融理财产品。比如:可针对农民目前关注的教育、养老等问题,适当降低教育储蓄产品的准入“门槛”,设计专门针对农民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等。对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农民可加大办理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力度。对于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金融机构,不妨在培育理财市场方面有所侧重,包括帮助农民了解金融知识、建立家庭资产档案、制定并论证资产增值计划、传导各种理财投资信息等,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理性选择投资方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30/7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