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吉布的微笑


吉布的微笑

( 2015年09月28日  04 版)

    坐在轮椅上的吉布么土歪终于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拿到赔偿款。后排左起依次为:律师关乃文、吉布的丈夫乃古尔子、律师黄晋奎。

    本报记者彭瑶文/图

    9月25日,天空很蓝,秋阳灿烂。

    坐在轮椅上的吉布么土歪在阳光下笑了,笑得腼腆而温暖。

    她已经整整一年没有笑过了。

    而此刻,当并不识字、甚至不会说汉语的她从北京市顺义区法院执行法官的手中接过85万元的赔偿款支票,再在《执行笔录》上认真地按下自己的手印,脸上终于泛起久违的笑容。而她的丈夫乃古尔子则不住地对主审法官和两位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连声道谢。自从吉布一年前摔伤以来,夫妻俩所有的痛楚、愤怒、沮丧、焦虑,在这一刻终于得到极大的释放,两人重新燃起了康复的希望和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彝族农民吉布么土歪今年45岁。去年2月,为了改善贫困的家庭状况,从未出过远门的她跟随丈夫从家乡四川省凉山自治州一个偏远的山村来到北京务工,通过老乡的介绍在位于顺义区的一个工地从事外墙装修工作。每天180元的收入让她很满意很珍惜,为了年迈的父母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得更好,再苦再累的活她从不挑剔。

    然而,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勤劳质朴的女子,去年8月7日,当她正站在脚手架上为外墙刷漆时,脚手架突然翻倒,她重重地摔了下去,后被确诊为腰椎骨折致下肢瘫痪,经鉴定为二级伤残。包工头高某在支付了最初的手术费用后,不愿再赔偿后续治疗费、医药费、康复费,到后来甚至连电话也不接了。

    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工伤保险,除了两位彝族工友的证词,吉布夫妇什么都没有。妻子高位截瘫须臾不能离人,丈夫无法再去工作,失去收入的夫妇俩几乎陷入绝境,只能多次到顺义区上访。在信访办等部门的协调下,高某支付了部分费用,但很快又开始推诿拖延了。

    “试试法律援助吧!”有工友好心提醒他们。几经辗转,怀揣最后希望的吉布夫妇于2015年2月找到了北京英岛律师事务所,而这正是被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西城区律师协会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共同确定的法律援助站,专门负责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在京津冀地区的10万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吉布夫妇的遭遇激起律师们的深切同情,关乃文和黄晋奎两位律师主动请缨,接下了这起法律援助的案子。

    多方调查取证、梳理法律关系、完成司法鉴定、分析既往案例、制定维权方案……经过近4个月的充分准备,两位律师代理吉布以包工头高某及其上两家工程承包单位为被告,向顺义区人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庭审中,两位律师指出,正是被告方的违法分包、违规操作和监管缺失,让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也给她的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受害者的权益必须得到维护,这拷问着法律的公正,也拷问着被告的责任与良知。环环相扣的证据和入情入理的陈词在艰难的庭审博弈中赢得了法官的心证,也为吉布赢得了未来。最终,在最后的调解中,被告方同意一次性支付85万元赔偿金。而这是一个远超以往同类案件的赔偿数额。

    而今天,赔偿款终于如数到账。两位律师抑制不住心内的喜悦,他们说能用自己的努力为弱势群体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权益,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简直比当事人还要高兴!”

    乃古尔子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他告诉记者,他要用这笔赔偿款送妻子去做康复治疗,他会在家乡附近找个工作挣钱,陪伴在妻子身边,帮助她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来。吉布握着丈夫的手,浅浅的微笑充满依赖和慰藉。

    吉布是不幸的,她失去了健康,康复的道路艰辛而漫长;她又是幸运的,她得到了丈夫不离不弃的照顾,也得到了热心律师的帮助和法律公正的对待。她赢了官司,她赢在这个“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时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伤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