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忐忑变成自愿问号化作答案宜春农民认准绿色增产


忐忑变成自愿问号化作答案

宜春农民认准绿色增产

( 2015年09月21日  02 版)

    本报记者文洪瑛陈涛李竟涵

    “用植保机统防统治会碾压一部分稻秧,看着真心疼,虽说专家讲不会影响产量,但开始谁也不敢相信。”谈起尝试绿色增产新技术的情形,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荣华仍记忆犹新。

    直到收获时看到产量确实不错,疑惑才变成了喜悦。尝到甜头的罗荣华,很快给自己承包的2000多亩水稻田用上了绿色增产技术,全程机械化操作、统防统治、绿肥还田……“亩均节约成本60元,用药量少了20%,去年双季稻亩产近1200公斤。”

    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是支撑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真正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绿色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作业、土壤改良等节肥节药技术,是怎样让更多像罗荣华这样的农民,实现从疑虑忐忑到自觉转变的?日前,记者在江西省宜春市各县市辗转探访,一个个问号随着一路的见闻,很快化作了有力的答案。

    增效益:从两根牙签粗到20天满田,眼见为实才管用

    每年七月份,南方正值酷暑,也是水稻“双抢”的关键时刻。宜春市的晚稻播种期只有一周左右,晚插秧一天,后期就容易赶上寒露风,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不少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插秧时只有老人和妇女。请一个女工一天能插五分地,人工费要100多元,而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三四十亩地。”丰城市河州街道种粮大户何志文种了1000多亩水稻,现在大部分都是机插,今年还给周边农户提供机插服务1500亩左右。

    虽然效率高,出穗齐,省工省力,机插秧却吃亏在前期“卖相”不好。何志文说:“和手插秧苗相比,机插的秧苗相对短一些,扎根深,返青期长。刚种下去只有两根牙签粗,最初一个星期水面上空荡荡的,根本看不到秧苗,农民心里没底,都来问我们咋回事。一个星期后,当能明显看出来比手插秧苗粗壮,20天以后基本能满田时,农民才笑得合不拢嘴了。”

    “与机耕机收相比,水稻种植户对机插秧的接受度相对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将大力推广的技术。”宜春市农业局粮油科科长曾祥文告诉记者。他总结了机插秧的几个好处——有效穗比例高,单产提高;秧苗行距均匀,间距合理,通风性好,病虫害发生较少;机插要求田面有薄水层,所以草害相对较轻;根系扎得深,抗倒伏能力强。

    效益是最好的证明。何志文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种子三项每亩能节约六七十元,扣除土地流转费后,全程机械化一季水稻一亩地比人工操作能节省300多元。“不用再愁请不到人了,而且统防统治、统一管理,水稻产量还有所提高。”

    效益是最硬的说服。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局长郑敏说:“我们考核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仅要测产量,还要测效益,算好单位面积效益和规模效益两笔账,引导在高产中筛选高效模式,在高效中筛选高产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向高产高效转变。”

    2007年,丰城市秀市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了自己的专业化机防服务队,现在已经有56台防治机械设备,今年签订了机械化防治合同1.8万余亩。服务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增产增效,理事长雷应国说:“按每亩病虫害防治成本节约30元计算,机防服务队近5年来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

    找平衡:从打药3~5次到只打一次,二化螟发生反而轻了

    随着农资投入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靠大量农资“砸”出来的高产将难以为继,实现绿色增产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减肥减药不减产,以适量的投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今年,江西提出控土壤酸化、控地力下降、控化肥用量、控病虫损失、减农药用量。“要想做到这‘四控一减’,就要做到化肥、农药的科学施用,合理施用。”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副局长余冬晖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施肥 化肥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