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链”循环带动“商业链”“价值链”循环
——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于家伊
( 2015年09月21日 07 版)本报记者崔丽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朝阳循环产业园的高安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目睹了餐桌上的残羹冷炙、厨余废料是如何转化成土壤喜欢的生物腐植酸肥料的。
“所有有机废弃资源都能够用来涵养土地。”10年前,带着这样的认识,于家伊踏上了这条横跨环保与农业的循环产业道路。
反思我国农田土壤现状,着眼于生态环境改善,于家伊带领团队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从餐桌到田头,搭建了一个“有机废物—生物腐植酸—土壤修复—生态有机农业”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实现了我国土壤修复、耕地质量提升急需的高品质有机肥料的工业化、规模化清洁生产,拉通了环保与农业产业间的标准对接。
土壤是农产品的母亲有机质亟待提高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休耕基本无法实现,无疑给土壤改良带来压力。而我国每年有30-40亿吨的有机废弃物,如何让废弃的碳资源转化成高品质碳肥改良土壤,注定会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于家伊说。
她认为,就像母壮儿肥一样,土壤是农产品的母亲,农业发展要可持续,就一定要关注土壤健康。优质农产品缘于健康土壤,健康的土壤具有自培肥、自净化、抗重茬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提高产量、品质的经济价值,也具有减少化肥农药、增加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固碳减排能力的生态涵养价值。
“土壤的营养首先是有机质,也就是碳元素,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微生物才能生存,土壤才有活力,才能解决农业单纯依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于家伊说,恢复地力、培育健康土壤正是嘉博文多年来一直倾心倾力的事业。
经过一系列努力,嘉博文通过餐厨废弃物转化得到的生物腐植酸最终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土壤调理剂肥料登记证。通过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餐厨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的土壤改良技术,不仅能将土壤有机质三年提升0.6个点,还能把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减10%。
“一直在使用生物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地区,其土壤质量与普通土壤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种植苹果、草莓和桃子的北京昌平等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就能达到2.4%~2.8%左右。”于家伊打了个比方,如果现在的土壤是一张纸,用了生物腐植酸肥料,土壤就能从一张纸变成一块海绵,保水保肥的能力就会增强,土壤的抗逆性就会增加,还可以轻松吸附植物所需要的各种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营养元素。
培肥地力病虫害就会少
“重茬”一直是困扰草莓种植业的难题。从2005年开始,嘉博文开始利用自己生产出的肥料在北京昌平兴寿镇种植草莓,1000多栋草莓温室全部推广使用了其自主研发的BGB高温复合微生物菌,创造了在同一块地上连续八年种植不减产的奇迹。
土壤里蚯蚓多了之后,线虫粘上蚯蚓身上的体液就会死。于家伊认为,病和虫其实在正常的大自然循环中并不会多严重,但是如果土地已经失去了生命功能,土传病害就会越来越多,虫害也会在氨基酸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现在倡导生态种植,减肥减药,而且以培肥地力为中心,土壤的生命体系建立了以后,自身的净化系统就显示出了作用,病虫害会大量下降,然后再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天然链条的建立,基本就不用投入化学品了。
有机农业可以实现规模化
针对我国有机农业规模不大的问题,于家伊认为,这是由于投入品的规模有限、产品不一致造成的。比如传统的有机堆肥不能标准化,无法支撑一个品牌。现在的市场是大市场,一定要能够支撑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产品消费,做一致性产品。
投入品的生产过程不能标准化,使得生产资料的供给体系不能规模化,然后和大市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之间不能对接,最后农产品耕作模式就不能标准化。一定要使有机肥料这些投入品标准化、规模化、一致性,出产的农产品才是一致的。于家伊曾多次到访日本。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带给她很多启发。日本人均耕地5分地,所有的循环解决法,食品资源再利用法,全部都对准了土地养地。现在日本大型农庄已经告别了化肥,土壤有机质已经达到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21/7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