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二五”以来,农科院累计承担973、863、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54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7项;审定(认定、鉴定)品种106个,国家授权专利508项,获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商标、新兽药证书16个;发表SCI和EI科技论文723篇。在全国1078家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有6个所(中心)进入百强。
进入新时期,国家对农业科研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寻求新突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重点围绕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开展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在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环境承载率,以落实科技惠农行动计划、双百对接为抓手,深化与政府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重点聚焦等机制,利用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推进科技成果托管和交易,制定激励成果转化的奖励政策,使其迅速产业化。
同时为推动科研创新改革,着力加强资源整合、协作攻关,完善成果分类评价和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重点推进种业企业改革,强化种业公益性基础研究,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让科研上有成果、推广上有成效的科技人员有名有利。
新常态新要求,立足首都服务京津冀,以农业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明确提出,目前北京正处于城市功能调整的新时期,发挥好郊区的战略腹地作用至关重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制度。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农科院党委提出要树立改革攻关的信念,继续坚持创新立院战略,提高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推动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始终将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开放办院战略,开创大开放、大联合的协同创新格局;坚持管理机制创新,全面推行现代科研院所建设。
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业有关吗?在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有着怎样的未来?在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领域,未来农业的图景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丰富。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去年,由农科院建设的国家农科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推出的农业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每个在线注册的人都是一个“云端”,而这些“云端”也被纳入了大数据的计算中。
作为其中一个“云端”,北京金六环农业园的技术负责人吴文彪向记者描述了云上农业的变化:园区8栋日光温室、2栋春秋棚及2栋连栋温室在安装了物联网信息感知及调控技术设备后,管理人员无需在酷热的天气里反复穿梭于大棚中,在监控室就可以完成对土壤灌溉、施肥和温湿度的调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9/7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