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向农民投资——访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


向农民投资

——访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

( 2015年09月15日  01 版)

    本报记者吴晋斌马玉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很高、很有效的投资之一。

    2014年,山西省向农业部申请,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当年,山西省政府将培训10万新型职业农民列为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并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山西不是农业大省,下大气力提高农民素质,是怎么考虑的?是如何实施的?效果又怎样?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有什么借鉴意义?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山西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郭迎光。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

    记者:从去年起,山西开始加大力度,连续7年每年拿1亿元培训10万农民,你们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研判?

    郭迎光: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始终重视农民培训。2014年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面参与,聚焦三农、聚力农民,强筋骨、增素质的强大合力。

    我们这样做,主要是基于对省情农情分析判断,针对农业内部结构性变化提出的。应该说,山西已经有一个共识:今天对农民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农业结构。

    山西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特色,包括杂粮、干鲜果、牛羊、中药材等,无论是太行吕梁两山连片特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还是平川地区农民的富裕小康都要求我们适应农业的结构性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聚焦三农、聚力农民,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

    记者:山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声有色,其中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还入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您能说说,山西的培训模式有什么特点吗?

    郭迎光:山西的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注重了“精准培训、弹性培训、现场培训”。

    所谓精准培训,就是培训什么农民说了算。我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省里把需要培训内容分成了20多个门类,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了12个培训基地,不同的培训基地承担不同的内容,并由他们向农民公布。农民学什么、到哪学由农民自己选择,培训的所有费用由政府负担,有些市县连农民的吃住行费用都管了,农民形象地说,这叫“农民点餐,政府埋单”。

    所谓弹性培训,就是什么时候培训农民说了算。针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求培训单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农民制定不同教案,在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灵活掌握,给农民最大的选择空间。

    所谓现场培训,就是针对农业知识和技术的特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使农民掌握技能更直接、更便捷、效果更好。

    这些做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管培训不问结果局面,把培训作为一种经常性持续性的活动,贯穿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让每一个农民都有提升素质的机会

    记者:我们注意到,山西把培训对象扩大到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农户、普通农民身上,这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决策的?

    郭迎光:农业的结构性变化已经不是单纯的粮食生产,而是粮蔬结合、粮果结合、还有畜粮结合,土地和劳力的集约程度都明显提高,有限的土地容纳了相对更多的劳动力,人均收入也成比例增长。

    我在太谷县武家堡做蹲点调查,一个普通的蔬菜拱棚,夫妻两人一年需要投劳230天左右,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换算一下,日均劳动收入130元左右,亩均收入1.5万元左右。设施农业是这样,养殖业的土地集约程度和劳力投入产出也是很高的。

    过去我们把培训重点更多地放在农村干部、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企业经理人身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家庭经营和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不存在相互替代。对山西来讲,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或小型农(牧)场很长一段时间会是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即使粮食生产,我们引导土地流转,逐步由农户兼业转变为适度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但由于条件的问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规模也不会很大,仍将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连续 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