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驻村帮扶精准“拔穷根”
( 2015年09月14日 01 版)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8月28日,辽宁召开全省扶贫攻坚动员大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要求,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针对辽宁实际,坚决打赢全省扶贫攻坚战。
干部驻村帮扶就是辽宁实现精准扶贫的硬办法。2014年7月以来,辽宁向全省1791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并明确了各工作队与派出单位三年帮扶目标和年度帮扶计划,不完成任务不撤离。一年来,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为贫困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动力。
工作队派出单位,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与所驻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结对”帮扶精准到户
今年辽西又是一个干旱年,一些只能靠雨水养活的苞米棒子有穗无粒,好多农户家的苞米几乎颗粒无收。建昌县小德营子乡新立屯村的孙朝祥却很是幸运:“省科协的工作队给我家补了300元种了3亩耐旱的谷子,一亩地能打600斤的谷子,谷子价格比苞米高,一斤能卖到七八元钱,一亩地就能收入4000多元。”
新立屯村是一个“口袋村”,往外走只有一条道路,前几年新建了两个移民新村。辽宁省科协驻村工作队到来后,深入走访后先期确定两个项目,养牛与种谷子,让贫困户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驻村工作队队长杜楠对记者说:“目前有24户养牛,一户给补助1000元,其余的帮他们协调贷款买牛。对在山坡地种谷子的,每亩补100元。”
“工作队到村里来帮扶是真扶贫。在村里实施的项目有后续支持,帮我们开办养殖培训班,建养殖小区。帮我们买脱谷机,还要上包装打品牌,让村民们种植没了后顾之忧。全村6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即将过上小康生活。”新立屯村村支书丁秀民告诉记者。
“工作队来了之后,帮我们修村路、清理垃圾,村容村貌变得整洁干净。建立树莓基地,群众认可也得到实惠。”彰武县二道河乡二道河村的村民刘远志说。驻村工作队干部于锡明向记者介绍:“为做到精准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及贫困户商定,以扶贫济困为宗旨,杜绝‘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通过‘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确定贫困户,扶持176户贫困户养羊。”
辽宁省残联对口帮扶新宾县下夹河乡松树村,累计争取198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投资兴建了松树村扶贫就业示范基地,以该基地带动全村贫困人口脱贫。省残联机关和直属单位40个党支部、264名党员还与松树村33个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并承诺“不脱贫,不脱钩”。
“走屯不落户,户户见干部”。各级驻村干部把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排查贫困户作为开展驻村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深入农户一户一户调研,一户一户确定贫困情况,一户一户帮助选好致富路子,一户一户联系帮扶对子,做到定户、定人、定责,推动实施精准扶贫。
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扶贫攻坚会上说,要不断深化“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市领导联系贫困乡、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各市、县要进一步加强包扶制度的建设,努力实现全省贫困县、乡、村、户包扶工作全履盖。
针对贫困村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治疗。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基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找出穷根因地施策
时值初秋,清原县南口前镇康家堡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村庄群山环抱,村里山地、林地多,可用耕地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但是康家堡村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机率较大,特别是夏天易受洪水灾害,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严重,不少村民连90元的新农合都交不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14/7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