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村民陈金才,看到村子里一条条河道清水潺潺、鹅鸭嬉戏,深有感触地说:“河道又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澈了!”
转方式:践行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还要面临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世纪80年代,盐城的生态农业就开始起步,90年代末,国家首次提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概念,大丰生态建设模式作为成功范本在全国推广。
但是,工业化进程中,后发地区增长的冲动,也曾经让盐城面临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困惑,全市农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一度分别是工业的2.3倍和4倍,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盐城市为此由重抓产量向重抓质量效益转变,大力发展以绿色环境为前提、绿色生产为基础、绿色产品为标志、绿色生活为追求的绿色农业,致力走出一条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绿色发展特色之路。
盐城市是江苏的畜牧业大市,有8个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生猪生产县,9个省级秸秆养羊示范县,5个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主要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传统的养殖方式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是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阜宁是江苏省养猪第一大县,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县”。近年来该县致力探索生态、低碳、零排放、无污染的生猪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生态养猪蓬勃发展,全面开花。
在该县板湖镇农民张光耀的万头猪场养殖小区,一栏栏发酵床使猪舍不见粪便,没有异味,干净清爽。县林牧渔业局副局长刘满昌介绍说,到目前为止,阜宁已建成万头生态猪场62个,千头生态猪场278个,年饲养生态猪85万头。
被誉为“全国蚕桑第一村”的大丰市新丰镇裕南村,近年来先后推广了10多个桑蚕品种、20多项种养技术。村民推广桑园适龄摘芯技术,可以提高桑叶产量30%。实施了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的“桑基鱼塘”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运用类似的农工复合生态新模式,东台市富安镇通过桑—蚕—茧—丝—绸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能量集成和信息传递,构建工农代谢和共生关系的循环经济链。整个生产流程的废弃物,几乎全部得到利用,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亭湖区的农牧复合生态新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加”,形成“牛—沼—肥—饲”循环农业模式。利用饲料粮、牧草养牛,牛粪经发酵后一部分饲养蚯蚓,一部分作为沼气工程发酵原料。变污为肥,变废为宝。
盐都区生态观光农业新模式,让生态养殖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洁净的能源,形成集行、游、住、食、购、娱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实现农产品生态种植、沼肥养鱼、沼液喂猪等具有生态园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射阳县针对农村散户土地碎片化状况,按照农户意愿,破除田埂,实行统一耕种、合作服务的“联耕联种”新机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农机化水平,在全市推广近400万亩,荣获2013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
农业秸秆禁烧是一大难题。盐城市立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基础,全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大力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开展秸秆垫料化利用,狠抓秸秆菌料化利用,扎实开展秸秆燃料化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在高效农业增量、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设施农业增量连续4年全省第一,适度规模经营名列前茅的同时,该市还建成24个国家级、2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总数及产地面积占比名列全国前茅。
兴产业:唱响融合发展的新交响
新经济学上有个“微笑曲线”的概念,该曲线显示:在产业链上游,随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产品附加价值呈现上升趋势;在产业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拓展、售后服务完善,附加价值也显著上升。
农业产业如何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让农民在这个“微笑曲线”中获得更多收益的微笑?盐城市在发展绿色农业进程中,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价值链实现中,参与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分享中,参与到新兴产业形成的收益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08/7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