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青山的山顶上,记者见到一位红光满面的82岁老人,他就是1984年获得当时林业部绿化标兵称号的全国劳模贾登科。站在高高的山梁上,贾登科老人满怀深情地望着脚下的千亩绿荫:种树一辈子,7800亩林海都是他的心血啊!他不但种树有绝招,种什么树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他也有研究。“大家都知道咱本地的山杏吧!一亩山地能种200棵树,平均一棵树产杏20斤,两块钱一斤就是8000块的收入。都说‘父爱如山’,你看这大青山对人们的奉献是多么深厚啊!它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贾登科老人不仅种生态林,也种经济林,还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老人依然“窝”在大青山北坡武川县德胜梁村后山的山沟沟里种树,女儿贾改改跟着老父亲干了多年,现在发展林下养鸡也有一定规模。村里20多户人都靠林果挣了钱,有的在城里还买了房。贾老种树有了“瘾”,还留在青山上,一家人四代同堂,山林相伴,其乐融融。
“贾老这种模式也是一种长效机制。第一代人种树,第二代人搞林下经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大青山也就长青了。”自治区林业局干部、武川县挂职副县长牛喜山说。
新城区与武川县隔山相望,不约而同,也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2014年政府引进了内蒙古敕勒林海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山脚下的塔利村建立育苗孵化基地,开始研发适合当地环境的林下经济作物。
“就说这油用牡丹吧,我们现在有2个大棚一共4万多株,它的籽能够榨油,经济价值特别高。按40块一斤来算,亩产500斤,就有2万元的收入。”敕勒林海公司总经理张卫峰介绍说,除了油用牡丹,元宝枫、长柄扁桃等木本油料作物都可以在林间进行套种,以后推广开来都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特色旅游成支柱,童山秃岭变氧吧
——让民生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密切结合,让群众分享生态红利。
“怎么理解生态综合治理?我认为,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民生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包括把城乡一体化、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张锐对记者说,“我们高标准地落实和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让民生工程和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的高标准协调起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尤其在地下管网的投入上一次性投入到位,不做面子工程。”
将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与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实施,一共要完成27个村庄的改造建设任务,以原址改造、原址新建、迁建等不同模式,打造以“农家乐”为主的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
水磨村是整村新建的“典型”。远远望去,一栋栋白墙蓝瓦的二层小楼在青山绿树掩映下一派田园风光;村中一条大道平坦整洁,更有一座大型停车场方便游客;走进村来,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一应俱全;村里的“农家乐”也升级了,前来亲近自然、采摘特色蔬果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79岁的老汉张还来高兴地说,村里分给他全家3套新房,一套房还花不到10万元,其余都由政府补贴,“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记者在他家看到,楼上楼下水电气暖一应俱全,整洁干净;窗外家家户户白墙蓝瓦,远眺山川河谷,美景尽收眼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05/7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