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则家训一世坚守


一则家训一世坚守

( 2015年08月21日  04 版)

    庄亚瑞一家的全家福。(资料图)

    本报记者付伟

    70年前,当庄亚瑞第一次踏进夫家大门时,面对家徒四壁的残破房屋,还不到20岁的她心中便“凉了半截”。不过,正是那一刻的坚持,最终让这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客家妇女在广东省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收获了一生的幸福。

    而在庄亚瑞的儿子吴观祥看来,将母亲真正留下来的,除了父亲那双温暖的手,还有“吴氏家训”在流传数百年后仍然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

    家之教

    “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6月18日,在向记者背诵家训时,吴观祥中间稍有停顿,马上便被一旁的小侄孙抢过了话头,“下面是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对于吴家老少78口来说,这32个字有千钧之重,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灯。

    而在吴观祥看来,将“吴氏家训”真正播撒进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田,并让它生根发芽的,其实是母亲庄亚瑞。在吴家人眼中,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庄亚瑞却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位导师。

    司前村有位五保老人。吴观祥从10岁开始便在母亲的训导下,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帮他挑水、做饭,给他开心、解闷。”吴观祥说,如此日复一日,坚持了5年之久,直到老人去世。

    有人说,和庄亚瑞做邻居是一种幸福。在吴家姐弟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小时候有一次,自家生活已拮据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见邻居小孩饿得直哭,母亲还是叫孩子们将家中仅剩的半斤米送给了邻居。“这一幕被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也将‘和乡里’三个字刻在了我的做人准则中。”吴观祥说。

    建学校、铺道路、修宗祠……村里凡有大事小情,庄亚瑞都会带着她的孩子们雪中送炭、救急救难。村里修路资金捉襟见肘,得知消息的庄亚瑞赶紧叫回吴观祥兄弟。很快,吴家几个孩子凑了1万多块钱送到了村干部手中。有位村民得了白血病,庄亚瑞亲自带孩子们登门探病,每个人送上几百元慰问金。

    “算下来,在母亲的带动下,我们几兄弟捐出的善款也有几万元了。”吴观祥告诉记者,家里人或为工薪阶层,或者在家务农,称不上家境殷实。

    在庄亚瑞的言传身教下,而今,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继续践行着“勤本业”的家训。78人中,24人入党,4人入伍,其中科级以上干部就有13人。当子孙们一次次将“先进工作者”“最美教师”“最美儿媳”的证书、奖杯捧到庄亚瑞面前时,甜蜜的笑容总会在她的脸上荡漾许久。

    家之兴

    90年前,吴观祥的父亲还是两岁的幼童。历经父亲亡故、母亲离去的变故之后,家族中的一位叔叔最终承担起了抚养这个孤儿的重任。直到十几年后,庄亚瑞走进了这个冷清的家庭。

    “那时家中什么都没有,屋子也破烂不堪,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庄亚瑞向记者描述着她初来吴家时的凄凉境况。而今,虽然当年的男主人已然不在,但每当逢年过节,在吴家宽敞明亮的楼房前面,相机快门记录下的,却已经是几十张笑脸簇拥下的一位耄耋老人。“现在是四世同堂,马上就有第五代了。”吴观祥说,这张全家福还在不断“扩编”。

    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而今的家业兴旺,在吴观祥几姐弟眼中,正是父母用长满老茧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了温暖的家。在吴观祥的记忆中,小的时候,“每天一睁眼,看到的就是母亲操劳忙碌的身影。”他说,母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在人民公社时代,庄亚瑞是远近闻名的生产能手。作为生产队长,她先后被评为“五好社员”和“先进工作者”,还曾作为惠阳地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巡回演讲。

    历经人民公社、改革开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勤于耕作、勤俭持家是庄亚瑞富家兴业的不变“法宝”。用她的话说,便是“无论到何时,好日子都得用手去创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雨 鲜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