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打造自己葡萄文化,推出自己的葡萄品牌,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虽然公安葡萄种植史只有二三十年,但如今逢年过节,公安农民家家户户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积极顺应节庆市场的需求。亲访友时,也会拧一串上好的葡萄,带上一瓶上好的家酿葡萄酒成为一种习惯。这些都是“葡萄文化”在民间开始发酵并且逐步形成的迹象。
突破:靠品牌提升价值
在向斌领导下,公安县委、县政府关于葡萄产业的深思熟虑,很快就转变成为实际行动。
为了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打造公安县葡萄的知名度,公安县每年拿出200万元的葡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一系列旨在培养“公安葡萄文化”、打造“公安县葡萄品牌”的举措。
吸取其它地域性知名农产品出现“公地悲剧”的教训,公安县从一开始就注重公安葡萄品牌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该县成立葡萄产业协会,申报公安葡萄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晶凉田”葡萄品牌,同时制订了使用该品牌的准入标准。
荆州市委常委万卫东表示,要加快推进成立葡萄产业联合社,在经营上实现规模化,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整体品牌的推广。
从2009年开始,公安县每年在葡萄销售高峰季节来临之前,举办“公安葡萄交易会”。一则对外宣传推广公安葡萄,促进销售;二则,对内凝聚人气。
围绕日益增多的葡萄园,公安县鼓励相关种植基地,围绕葡萄园兴办农家乐,吸引武汉、宜昌、荆州等地市民来公安自驾游。“参观葡萄园,动手采摘葡萄,品尝农家菜,带一瓶农家自酿葡萄酒”,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目前,沿207国道20公里“葡萄文化长廊”已经逐渐成形。
在新媒体运用方面,该县动作频频。3月19,公安县葡萄信息网正式上线,为全国客商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公安县葡萄产业的窗口,也让公安县种植葡萄农民不断吸收相关知识。
7月上旬,公安葡萄产业协会与大楚网合作,推出市民“寻找醉美葡萄”活动,同时推出微信公众号“公安葡萄”,占领新媒体阵地,适应现代用户信息消费的新模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5/6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