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了我钟爱的事业和深爱的村民


为了我钟爱的事业和深爱的村民

——记辽宁省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总支书记王桂兰(下)

( 2015年08月14日  04 版)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1996年8月,一纸诊断书犹如一道炸雷,把王桂兰击得天旋地转。她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这种病,一般的方法是做骨髓移植。而从近亲中提取骨髓做移植,需要30万元治疗费。对王桂兰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得知消息,前来探望她的领导、亲属、群众,以及许多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4个弟弟也愿意为她捐献骨髓。

    生命的诱惑无人可以抗拒,王桂兰也不例外。但一个念头却牢牢地占据着她的心头:30万元是多少人奋斗的血汗钱啊,只要有一线药物治疗的希望,我就不做骨髓移植。王桂兰的想法感动了专家和医生,他们为王桂兰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王桂兰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自她患病十多年来,先后复发了4次,死神一直像幽灵般在她身边徘徊,王桂兰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病魔,战胜了死亡。但人生的遭遇如巨浪拍岩,2007年6月,她52岁的丈夫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又离她而去,这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30多年来,为了我钟爱的事业和深爱的村民,我多次放弃当教师和企业厂长转编提干的机会,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这条路浸透了我的心血,留下了我的汗水。”王桂兰说。

    病魔没有打倒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员。在医院的病床上,王桂兰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我要做天上的星,春来无语,秋去无声,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将无愧无悔,因为我没给任何人留下欠条。”

    一个随时可能遭受死神威胁的弱女子,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所思所想却是怎样才能不亏欠他人,因为在她的心中,承载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在她的血管中,流淌的是对这片土地和群众深沉的爱。

    正是有了这份爱,当医生说她只剩下五六年时间的那一刻,王桂兰没有倒下,而是坚持继续工作。她觉得,正是因为有村里这摊事儿,她才有了生命的支柱。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她一如既往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之中。下田割草、修路建厂,她始终是队伍的排头兵;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她的足迹印满正二村的每个角落;送油送粮、问寒问暖,困难群体、低保之家,都能看到她关切的身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王桂兰常对自己和党员干部强调的一句话,百姓的事必须办好,而且要办出效率,能办到的抓紧办,办不到的要说明,不要办而无果、答而不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自己置身于百姓之中。

    村里的困难户关宝合、李义海发展葡萄缺少资金,王桂兰先后借给他们6000元帮助他们脱贫。有一户困难户叫肖云,妻子与他离婚后,他与80多岁的父亲一起生活,2008年突发心梗离世,没钱料理后事,王桂兰知道后拿出300元给他买了老衣。事隔一个月,他的父亲又过世,既没儿女又没亲属,她又拿出500元帮助火化。她用金子般的心、火一样的情温暖着每个村民的心。

    正二村的党员岳俊华说:“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王书记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她以‘廉洁奉公、一生为民’的胆略和气魄,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正含义,她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汗水、智慧、才华都交给了这块热土。”

    “经过这些年的风雨兼程,我与正二村的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黑土地,更愿意为之付出我的全部心血和汗水。”王桂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土地 葡萄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