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愈发关注“舌尖上的安全”,《意见》也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了部署。请问农业部还准备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来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韩长赋:《意见》明确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了安排和部署。农业部将按照《意见》要求,坚持产管并举,力求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重点是推进“四化”和“两治”。
“四化”:一是加快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制修订5年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力争5年内全国“菜篮子”主产县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按标生产。二是强化投入品管控,推进绿色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探索建立高效低毒农药补贴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开展产地环境污染治理,集中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三是落实生产者责任,推进规模化生产。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率先在合作社、龙头企业推行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建立追溯体系,推进品牌化生产。以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开展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可追溯。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两治”: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实施专项整治。深化突出问题整治,严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行为。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推进社会共治。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加强科普解读。
记者: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在下降,在人多地少水缺、粮食生产紧平衡的严峻形势下,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韩长赋: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这个巨大成就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复种指数高、四海无闲田,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水泥地上种不出庄稼,没有了耕地其他都是空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到“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数量,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保护耕地数量,《意见》明确提出要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信息共享。为此,需要坚决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今后各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要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不能摊大饼式地大量占用城郊优质耕地。耕地占补平衡要做到补充数量和质量“两个到位”,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行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2/6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