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他是我们省城里的好乡亲


最美基层干部

他是我们省城里的好乡亲

——牧民心中的尕布龙

( 2015年08月11日  04 版)

    本报记者郜晋亮

    1926年11月的一天,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尕布龙降在一个贫穷的蒙古族牧民家中。2011年10月,又是一个秋天,尕布龙永远地离开了草原。86载岁月,尕布龙就像高原牧民住在省城西宁市里的好乡亲,他把福气带给了他一直深爱的草原和那里的人。如今,尕布龙走了,但草原上的人不会把他忘却,并且会将那些动人的故事永远地传颂。

    他是我们永远的亲人

    有人说,尕布龙在担任省级领导期间,帮助过的农牧民不下万人;也有人说,除了医生,尕布龙一生没有求过人办事;更有有心人粗略统计,2001年之前的30年间,仅尕布龙带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贫困农牧民患者就有7000多人。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

    2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时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尕布龙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打来的电话,一个妇女焦急而又哽咽地喊着:“尕省长,救救我母亲吧。”一听到这里,揪住了尕布龙的心,这是他绝对不能拒绝的事情。

    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61岁的牧民素白,突然感到头痛欲裂,子女匆匆将她送进了县人民医院,一个礼拜后,素白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无奈之下,子女们就想到找尕布龙试试。

    “看病要紧,你们赶快让医院的救护车送到西宁来,千万不能耽搁,现在就出发,直接把你母亲送到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尕布龙近乎用命令的口气。放下电话,尕布龙赶紧联系医院和医生,几乎一夜都没有合眼。一大早,尕布龙就赶到了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说素白得了脑瘤,要是再耽误怕是连命都保不住了,现在需要尽快动手术。听到母亲要手术,素白的女儿一下慌了神,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尕布龙对医生说:“大夫,她们是从牧区过来的,语言也不通,一定费心对病人多照顾啊!”到最后,就连素白的手术同意书都是尕布龙代签的。

    在素白住院的3个月里,尕布龙常来医院看望,素白母女总是让他赶紧回家去休息,尕布龙总是说:“我下了班也没什么事。”在素白母女俩的心里,尕布龙是她们永远的亲人。

    几十年时间,尕布龙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到医院给刚住院的牧民群众送去新买的暖瓶、脸盆还有碗筷,等他们治疗好出院后,又忙活着给他们买衣服、给路费。尕布龙曾说,能看到

    他们健康,我做这点事又算什么。

    一个“小名”折射的爱

    1965年的一个冬日,时任县委书记的尕布龙在调研河南县智后茂乡南旗大队(今优干宁镇南旗村)教育发展情况时,来到了一位蒙古族老奶奶的蒙古包。里面很小,中间的空地上还摆着一件县城的微缩模型。

    小小的县城模型栩栩如生,一时吸引住了尕布龙,也吸引了一同前来的人。“这不就是河南县县城吗?这是谁做的,怎么做得这么好。”尕布龙问。“我做的。”多杰仁青回答道,“这就是我们县城的模型。”

    “你叫啥名字?今年多大了?为啥做这样一个模型?”尕布龙蹲下身来,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摆在地上的“县城”,一边问。“我小名叫多尕,大名叫多杰仁青,16岁。”多杰仁青答道。

    这是多杰仁青第一次与尕布龙对话。就这样,尕布龙记住了这个毛头小伙多尕。

    由于家里困难,多杰仁青一直没有上学,也没有机会读书,但心灵手巧的他会在蒙古包里用纸片、木片、石头制作“艺术品”,“县城模型”算得上是多杰仁青最得意的作品。

    临走时,尕布龙郑重其事地说:“多尕,你是个用心、聪明的孩子,应该去上学,将来一定有出息。”多杰仁青一时没有缓过神来,他在想,小名一般都是亲人叫的,县委书记是在叫自己吗,不会听错吧。

    1965年春节过后,在尕布龙的安排下,多杰仁青和同村的切多一起,来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铁卜加牧草改良试验站草原专业技术干部训练班,集中学习灭鼠、种草等方面的知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估计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