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他是我们省城里的好乡亲

网友投稿  2015-08-11  互联网

最美基层干部

他是我们省城里的好乡亲

——牧民心中的尕布龙

( 2015年08月11日  04 版)

    本报记者郜晋亮

    1926年11月的一天,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尕布龙降在一个贫穷的蒙古族牧民家中。2011年10月,又是一个秋天,尕布龙永远地离开了草原。86载岁月,尕布龙就像高原牧民住在省城西宁市里的好乡亲,他把福气带给了他一直深爱的草原和那里的人。如今,尕布龙走了,但草原上的人不会把他忘却,并且会将那些动人的故事永远地传颂。

    他是我们永远的亲人

    有人说,尕布龙在担任省级领导期间,帮助过的农牧民不下万人;也有人说,除了医生,尕布龙一生没有求过人办事;更有有心人粗略统计,2001年之前的30年间,仅尕布龙带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贫困农牧民患者就有7000多人。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

    2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时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尕布龙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打来的电话,一个妇女焦急而又哽咽地喊着:“尕省长,救救我母亲吧。”一听到这里,揪住了尕布龙的心,这是他绝对不能拒绝的事情。

    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61岁的牧民素白,突然感到头痛欲裂,子女匆匆将她送进了县人民医院,一个礼拜后,素白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无奈之下,子女们就想到找尕布龙试试。

    “看病要紧,你们赶快让医院的救护车送到西宁来,千万不能耽搁,现在就出发,直接把你母亲送到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尕布龙近乎用命令的口气。放下电话,尕布龙赶紧联系医院和医生,几乎一夜都没有合眼。一大早,尕布龙就赶到了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说素白得了脑瘤,要是再耽误怕是连命都保不住了,现在需要尽快动手术。听到母亲要手术,素白的女儿一下慌了神,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尕布龙对医生说:“大夫,她们是从牧区过来的,语言也不通,一定费心对病人多照顾啊!”到最后,就连素白的手术同意书都是尕布龙代签的。

    在素白住院的3个月里,尕布龙常来医院看望,素白母女总是让他赶紧回家去休息,尕布龙总是说:“我下了班也没什么事。”在素白母女俩的心里,尕布龙是她们永远的亲人。

    几十年时间,尕布龙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到医院给刚住院的牧民群众送去新买的暖瓶、脸盆还有碗筷,等他们治疗好出院后,又忙活着给他们买衣服、给路费。尕布龙曾说,能看到

    他们健康,我做这点事又算什么。

    一个“小名”折射的爱

    1965年的一个冬日,时任县委书记的尕布龙在调研河南县智后茂乡南旗大队(今优干宁镇南旗村)教育发展情况时,来到了一位蒙古族老奶奶的蒙古包。里面很小,中间的空地上还摆着一件县城的微缩模型。

    小小的县城模型栩栩如生,一时吸引住了尕布龙,也吸引了一同前来的人。“这不就是河南县县城吗?这是谁做的,怎么做得这么好。”尕布龙问。“我做的。”多杰仁青回答道,“这就是我们县城的模型。”

    “你叫啥名字?今年多大了?为啥做这样一个模型?”尕布龙蹲下身来,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摆在地上的“县城”,一边问。“我小名叫多尕,大名叫多杰仁青,16岁。”多杰仁青答道。

    这是多杰仁青第一次与尕布龙对话。就这样,尕布龙记住了这个毛头小伙多尕。

    由于家里困难,多杰仁青一直没有上学,也没有机会读书,但心灵手巧的他会在蒙古包里用纸片、木片、石头制作“艺术品”,“县城模型”算得上是多杰仁青最得意的作品。

    临走时,尕布龙郑重其事地说:“多尕,你是个用心、聪明的孩子,应该去上学,将来一定有出息。”多杰仁青一时没有缓过神来,他在想,小名一般都是亲人叫的,县委书记是在叫自己吗,不会听错吧。

    1965年春节过后,在尕布龙的安排下,多杰仁青和同村的切多一起,来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铁卜加牧草改良试验站草原专业技术干部训练班,集中学习灭鼠、种草等方面的知识。

    后来,多杰仁青又继续学习,毕业参加工作,还当上了干部,可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尕布龙见到他,还是亲切地叫他多尕。“多尕,学习怎么样?”“多尕,工作怎么样?”“多尕,当领导就要为群众办实事。”

    每一声“多尕”,都会让多杰仁青感到无比亲切,多少年都是如此。

    只要一碗尕面片的坚守

    那是一个早晨,当时任青海省常务副省长的尕布龙来到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调研扶贫工作。没有提前打招呼,没有前呼后拥,这是尕布龙的一贯作风。措手不及的乡领导在说话的同时给一位乡干部挤了一下眼睛,那个乡干部便心领神会地离开去准备午饭了。

    就是这个眼神,无意间被尕布龙看到了,但他却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午饭前才得知那位被眼神支走的乡干部是去宰羊时,尕布龙发火了:“你们这样挤一下眼睛就宰掉一只羊,这个贫困乡一年要‘挤’掉多少只羊,这样下去老百姓怎么能不贫困。”

    真正熟悉尕布龙的人都知道,多少年在基层工作,多少年下乡调研,真真对尕布龙胃口的伙食就只有一样——一碗尕面片。

    还是像往常一样,尕布龙没打招呼就来到了海北州调研,那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当地领导不知从哪里得知尕布龙中午会途经一个牧业点,赶紧派人做好准备,还特地宰了只羊,准备好好招待尕布龙吃顿午饭。

    到达牧业点后,尕布龙走下车,来到帐房边,看到几个人正围在灶台前忙碌着收拾刚宰好的羊。尕布龙便走上前去问:“能不能给我们些吃的?”忙着烧火做饭的人并不知道站在眼前的人就是他们等待的尕副省长。“不行,这些东西都是给省长准备的,怎么能给你们。”

    尕布龙的脸立刻沉了下来,接着又问:“就是尕省长来,估计也吃不了那么多吧,能不能给我们一点面,我们自己揪些面片吃,吃完我们就走。”听到尕布龙这么说,那些人勉强同意了。

    于是,尕布龙和随行人员一起架起锅,烧水,和面,揪起了面片。很快,他们就吃完了,正准备赶路,这时,负责接待的人员才赶到。当那些早已将饭菜准备妥当、还在等着省长来吃饭的工作人员,听说刚刚揪面片的就是尕副省长时,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尕布龙却开玩笑跟大家说:“说不定你们下的面片还没有我的香呢,不信你们也过来尝尝。”他又转头对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不管什么时候,对我来说一碗尕面片就足够了。”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1/6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