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社对接”仍需多方扶持
( 2015年08月11日 05 版)郝凌峰
在采访“农社对接”这个选题时,起初是抱着很乐观的态度去的。因为这听起来很美,既解决农民卖菜难,又解决市民吃菜贵,一举两得的事感觉一定会很顺利。然而真正采访时却发现了一些没有预料的问题,一些问题需要多方支持才能解决。
市民对“农社对接”的欢迎态度是无疑的:方便,农产品送到了家门口;便宜,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健康,参与“农社对接”的合作社农产品品质靠得住。然而,这毕竟不是公益事业,合作社也需要赚钱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实际情况是,尽管合作社对到社区直销的产品比卖给中转商价格高一点,但要考虑到物流费用、送货人工费用、进城开店费用等等,还包括市区货车限行、城管管理、工商办证等,一不小心就会遭遇罚款,进一步压低了利润空间,造成许多合作社对“农社对接”这件“听起来很美”的事积极性不高。
在采访中,对石家庄桥西区彭后街道办事处的棉花社区网印象深刻,这种以居民团购形式表现出的“农社对接”开展得红红火火,采访的多位居民都赞不绝口。稿件中提到的采购数量、省钱数量也说明了居民之所以认同的原因。可是,这些繁琐的对接工作竟然都是靠社区干部的义务奉献。每进行一次团购,负责的社区干部就忙得好几天什么事也干不成,有时连饭都不能按时吃。虽然说这也是为居民办实事,但毕竟他们本身也都负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而且考虑到以后出现产品质量、正常损耗等问题,这不是社区干部能完全承担的事情。
“农社对接”不是公益事业,社区干部也不是专业团队,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以公司化运作形式来进行。从政府方面一是要均衡多方利益,二是要协调好交通、城管等相关单位,为“农社对接”开绿灯,三是考虑是否拿出相应资金对合作社进社区开店等进行扶持鼓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1/6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