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从传统的一些农资信息网站,到传统农资企业开办电商平台,再到电商巨头进入农资行业,热潮迭至,随着淘宝农资频道的上线,“农商一号”上线,“互联网+农资”平台日渐增多,一方面,一贯善于及时发现机遇的互联网行业几年前便开始有所行动,如今“互联网+农资”的部分领域甚至已呈现“红海”迹象。
而另一方面,当记者打开网上种子商店,许多店家却是“零成交”,就是在某种子企业创建的云农场平台上,在创建之初也并没有把种子作为核心业务,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化肥销售上,且主要的交易是在线下完成。
据估算,我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四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空间分别约为3500亿元、7500亿元、3800亿元、6000亿元,种子虽然仅占不到1/5,但由于其特殊性,却成为农资电商的热点和难点。
电商能否改变、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种子市场销售服务的模式?
日前,记者在“农民日报·现代种业”微信公众平台上做了用户调查,并采访了一些种植大户。
调查结果
34%的受调查者把电商作为比价工具,27%会通过电商购买
调查共针对受访者年龄、主要种植作物、所在区域、受访者身份、种植规模、购种渠道、对电商的观点七个方面设置了问题,参与人数为79人。
在购种渠道的调查中,只有13%选择了在网上购买,其余全部为传统渠道,其中县乡经销商占50%,厂家直供占16%,自繁占11%,供销社统一供种占8%。
调查显示,电商对农户的购买方式有很大影响。有34%的选择是把电商作为价格对比的工具,另外有27%选择在网上购买。另外,有21%的选择了观望、等别人证明了没有问题自己再购买,还有15%的选择了不考虑电商购买。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90年出生的人李小龙,经营了400亩土地,大部分种小麦、地瓜,一部分种梨树和花生。“电商平台是我首选销售农产品的渠道,但不会考虑用来买种子。”
本次调查,参与者多集中在20岁至49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人数占32%,20岁~29岁和40岁~49岁的人数均占,剩下的11%为50岁以上的用户。这说明微信用户的年龄多集中在20岁~49岁。
主要种植作物的调查为多选题,共点击168次,三大主粮种植占63%,玉米、小麦、水稻分别为36%、19%、8%,此外有11%选择了蔬菜。小麦和玉米占到55%,这与71%的参与者所在区域为东北和华北有关,其中东北20%、华北51%,此外有10%的用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受访者身份调查中,有24%的为种子爱好者,而在种子规模调查中,有17%的为休闲娱乐;在是否会在网上购买中27%的用户选择“是”,这说明种植爱好者可能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种苗。
种植大户
买种子不像买衣服鞋子,衣服鞋子能看出好坏,种子不种到地里很难看出问题
调查结果中,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主体占30%,普通农户为32%,另外种植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分别占24%和11%。种植规模50亩以下的占48%,50亩~300亩的占21%,300亩以上的占12%。从这两个结果可以看出规模经营者和选择的经营亩数基本吻合。而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无论是对于种子电商还是种子企业来说都是优质的客户资源,他们怎么看待种子电商?记者联系了一些种植大户。
湖北粮农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的种植项目主要有水稻育秧工厂和商品稻种植,年育秧服务面积超过万亩,自营流转土地1125亩,联社理事长刘应文说:“监利县所有育秧工厂抱团形成农资采购的“联购分供”模式,对于40多家育秧工厂数十万亩面积的农资需求,农资供应商会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我们采购的都是知名品牌的种子,质量和服务都有保障。
“买种子不像买衣服鞋子,衣服鞋子能看出好坏,种子不种到地里很难看出问题。”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爱农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爱徐说。他种植了800亩地,均为粳稻和小麦轮作,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知名种子公司购买种子。他说:“好多种植大户在选择流转土地前,都是从事农机或农资经销的,自己会有一些厂家的途径。”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郭墅镇益嫁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了2万亩土地,进行水稻和小麦轮作,有一半土地帮种子企业制种,另一半土地种植商品粮。合作社理事长王友保说:“像水稻这样的大田作物,特别是种植面积大了,其实很简单,可以直接从种子企业购进,不用通过中间环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7-28/6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