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实现农业“第六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径


 

  关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二部分第12条做了专门论述。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的调研,谈谈对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才能实现农业“第六产业”协调发展的看法。

  同一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供应链的全过程

  农业“第六产业”中的二、三产业,指的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业。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二、三产业指的是整个加工业和服务业,其范畴要大得多。

  应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农业的“第六产业”协调发展即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是由同一经营主体完成的。过去我们的一、二、三产业也是相互紧密衔接的,只不过是由不同的主体完成的。如奶农负责生产牛奶,加工企业把牛奶加工成各种奶制品,超市专门进行奶制品的销售,这一过程由三个独立的主体完成。第一产业的奶农根本拿不到二、三产业加工销售的高利润,奶农是整个产业链中最贫穷的阶层。

  陕西省的两个成功案例

  长期以来,第一产业经营者的收入一直偏低,导致农民成为收入最低的人群之一。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2004年至2015年连续颁发了12个有关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的各种支农资金也高达1.3万亿元,农民收入有了改善,但并没有根本好转,大批农村青年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逃离农村,进城打工。然而,13亿人要吃饭,地必须有人种,而且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因此不但必须有人种地,而且必须由高素质的人来种地。吸引高素质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持平,甚至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而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1/3到1/4。

  如果让农民延长产业链,把第一产业延长到二、三产业,农民的收入就会提高。

  如陕西某家庭农场,饲养了700多头猪,按照2014年低迷的生猪行情计算,这个农场肯定是要赔钱的,但实际上这个家庭农场不但没有赔钱,反而赚了200多万元。主要原因就是农场主同时经营一、二、三产业。他不但养猪(第一产业),而且还屠宰加工猪肉(第二产业),还办农家乐(第三产业)。虽然第一产业效益不好,但二、三产业的收益较好,所以总体效益还是很好的。

  笔者调查的陕西唯尔葡萄庄园的情况也是如此。2014年陕西的葡萄价格大幅度下滑,只相当于2013年的1/2甚至1/3。种植葡萄的农户几乎都亏损了,但唯尔葡萄庄园却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因为庄园主胡伟臣不仅种植了380亩葡萄,还进行葡萄酒酿制,以及在庄园举办休闲游和品酒会,把葡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只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经营者的收入,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也才能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发展方式质的变化和飞跃。

  农业“第六产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要从单一的第一产业转变到“第六产业”,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农业生产要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一个农民养了3只鸡,他会把养鸡作为一种副业,不会关心延长产业链和新饲养技术。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有几亿农户,规模过小,无法把第一产业延长到二、三产业。改变这种状况应满足三个条件:(1)经营者全身心投入,没有精力再干别的行业,实现经营的专业化、职业化;(2)经营者对科技有兴趣,有主动寻求科学技术的意愿和动力;(3)能基本满足二、三产业企业对原料供给的规模经济需要。这就需要农地家庭承包经营者与其他农户协商,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生产。当然,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做好服务工作。

  其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四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要融合,就要求农业经营者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因为产业链延长后,需要的资金多了,参与的人员多了,而且产品要直接面对终端市场,自然对经营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经营者必须由这四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替代数以亿计的小规模农户。这四个新主体的共同特征就是经营能力强,对市场信息敏感,具有一定的融资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土地 农业生产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