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发展文化农业 提升农业效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选择文化农业的发展道路,能够有力推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地区农业的文化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特征

  文化农业主要是指一种依托独特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特征,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为根本,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通过文化内涵打造和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将三次产业互动演化为具有较高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的新型业态,并借助文化创意塑造品牌农业和进行品牌营销,利用品牌溢价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文化农业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丰富农业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挖掘和创业经营中的文化因素。二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农资品质的改善。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构建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出台利导政策。四是彰显品牌地域魅力。发挥地域农业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培育特色主导农产品,融合文化内涵,全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发展文化农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文化农业态势初露端倪,软文化价值基因不断植入农业和农产品中。农业正在由传统向科技、小家向大家和卖原料(物质)向售产品(文化和理念)等转变,产品的文化内涵是最独特、最体现差异、最难以替代的东西,农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中融合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最完全的整合形式。

  尽管当前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文化渗透与产业融合有一定显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文化农业模式的研究较少,其发展壮大有很大的潜力。当前,影响文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和规划理念不强:在制定产业发展思路和策略上缺乏远见和谋略,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规划和布局,缺少核心价值和目标定位;二是保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意识不强:违规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等行为和破坏生态发展农业的恶行屡见不鲜;三是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商标、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等滞后,本地文化没有挖掘,品牌核心价值没有提炼,宣传不到位;四是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一些地方政府忽略产业链建设,财力支持缺乏“整合”和“跨界”意识。

  发展文化农业的机制

  文化农业的发展战略旨在突破传统农业的固有路径和思路,通过文化元素渗透,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农产品品牌,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实施战略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联系实际,一个相对完善的文化农业发展机制应包括七方面内容。

  政府引导机制。在地域文化和产业振兴的战略机遇下,政府应塑造当地农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为导向,出台农业产业优惠政策。政府要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划分农产品布局,逐步形成产业带、聚集区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业态,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作风,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产业互动机制。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三次产业互动机制,走“农业生产+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第一产业方面,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第二产业方面,积极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入高精尖的农业企业,延伸产业链。在第三产业方面,结合当前美丽乡村和家庭农场建设,积极拓展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与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开发,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业休闲游深度融合发展。

  生态保护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的必尽职责,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

  品牌塑造机制。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业生产体系认证工作。值得推介的是,在进行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将民俗、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进行整合,成为传奇故事或典故等文化元素融入,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农业生产 核心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