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产油菜籽产业渐失市场份额 或将国际市场主导国内价格


 

  当前,长江流域正值新产油菜籽的上市旺季,种植油菜的农民、收购油菜籽的油厂和贸易商们在往年这个时候会忙得热火朝天,农民积极出售,油厂和贸易商们则抢收着新产油菜籽,新榨菜油、菜粕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大量供应市场。但今年,长江流域的油菜籽收购市场却冷冷清清,农民不卖、油厂不收成了普遍现象,新产菜油和菜粕更是无处可寻,特别是菜粕市场往年同期的“水产行情”也消失不见了。

  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态势明显

  记者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调查了解到,今年产区油菜籽总产量持续下滑的态势仍比较明显,虽然各产区今年风调雨顺有助于单产提高,但由于油菜种植面积下降较多,油菜籽总产量依然下降。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造成国产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农民种植油菜不挣钱,而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此外,油菜种植、收获不能实现机械化操作等也降低了农民的种植热情。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政府在湖北等主产区实施了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价最高提高到2.55元/斤,但和种植小麦等其他农作物收入相比,种植油菜一亩仍少收入150元左右。目前,产区部分农民除了种植一些油菜保证自家油脂需求外,基本不再种植多余的油菜。

  据了解,油菜种植还保留着原始的生产模式,整地——育苗——移栽——浇灌——收获这一系列步骤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来完成。而当前农村的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劳动力缺乏和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用工多、生产过程繁杂的油菜种植自然对农民缺乏吸引力。

  记者在产区走访时还发现,油菜产区多丘陵地形,水田也比较多,这造成油菜种植的成本一直偏高,也不利于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油菜种植投入大、收益差,产区农民现在热衷于“油改麦”、“油改菜”、“油改莲”等,特别是小麦,不但收入更高,而且基本上全是机械操作。

  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国产菜籽产业链将逐渐消失

  今年,主产区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不再执行,取而代之的是收购补贴政策,具体收购价格和补贴细则等由地方政府决定。油菜籽市场开始由“政策市”进入“市场市”。没有了政府的托市收购,国产菜籽产业链又会出现什么新情况?

  广东油菜籽加工商于立告诉记者,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态势来看,油菜籽收储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后市场将主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今年及以后交由地方政府执行的收储政策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因为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完成收储任务;二是国产菜籽产业链将基本实现市场化,市场价格将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三是新政策实施第一年,市场各方都持观望态度,新产油菜籽的收购时间会拉长,新产菜油、菜粕的大量上市时间会推迟;四是没有了政府托底,国产菜籽产业链三品种价格将走低,农民惜售与油厂、贸易商不收等现象很正常;五是由于种植油菜收入下降,主产区油菜种植面积在新的作物年度必然会大幅下滑,国产菜籽和国产大豆将成为“难兄难弟”;六是长远来看,国内油菜籽、菜油、菜粕的供应趋紧,价格可能会出现反弹。

  据记者了解,今年新产油菜籽上市以后,由于没有了政府的托市收购,市场价格出现了低开低走现象,湖北等地新产油菜籽收购价一度跌到了1.6元/斤,和去年的政府托市收购价相差近1元/斤,这造成大部分农民惜售。同时,由于对后期走势把握不准,油厂和贸易商们也不敢贸然入市收购,农民不卖和油厂不收的怪事由此而生。

  近期,主产区新产油菜籽收购价已回升到2元/斤左右,市场收购主体主要是一些大型油厂、贸易商和土榨油厂,中小型油厂和贸易商们仍在观望。

  “农民对种植油菜愈发不感兴趣了,新的作物年度农民选择种植小麦的可能性更大。”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贸易分公司总经理孙伟认为,虽然新产油菜籽收购价近期出现了走暖现象,但和去年的市场收购价相比每斤仍低0.5元,农民种植油菜很不划算。

  从市场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今年油菜籽收储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仅是加快了国产油菜籽的减少速度,而种植油菜收益差和无法进行规模种植等是造成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进口菜籽、菜油和菜粕与大豆、豆油等大量涌入,不但造成国内植物油脂和粕类价格大幅下滑,而且还挤占了国产菜籽产业链的市场份额,产业链企业如油厂等生存困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菜籽 油菜 小麦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