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草畜平衡如何让牧民有动力?


 

  草畜平衡是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在解决超载过牧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调动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草畜平衡的内生动力是关键问题。为了破解草畜失衡这一难题,处理好“人—草—畜”之间的关系,从2012年开始,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联合甘肃省草原监督管理局和四川省成都市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在甘肃省碌曲县则岔村开展可持续草畜平衡管理试点工作。试点主要应用参与式方法,探索建立由牧民主导的“内力驱动”型草畜平衡管理新机制,着力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由牧民主导的草畜平衡。

  则岔村是藏族村,草场退化严重,牧民生活贫困。牧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民间借贷普遍,试点工作从此入手,通过投入部分资金,牧民自愿交纳少量的互助金,在村内建立了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草原发展互助基金。该基金属于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完全按照“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原则进行运转。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草原发展互助基金“种子”和“催化剂”的作用正在显现,用牧民的话说:“草原发展互助基金是导火索,把我们的积极性点起来了。”

  试点从草原保护落脚,实施参与式草场管理,引导牧民开展参与式草场研究、定期监测、完善村规民约、制定集体行动方案等4项活动,把牧民对草场退化的焦虑变为实实在在的保护行动。参与式草场研究方面:引导牧民重新系统认识草场,激发集体控制牲畜量的共鸣。定期监测方面:引导牧民建立了涉及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草原发展互助基金运行情况、草场建设保护活动等14项监测指标。完善村规民约方面:引导牧民将村内制定的有关草场管理的口头规定逐条梳理,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制定集体行动方案方面:每年底牧民讨论制定下一年度的《草场保护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调整放牧活动及开展草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试点围绕内力驱动,着重机制创新在试点过程中,重点在实现、投入、管理和监督等4个方面探索设计了一整套新的运作机制。一是创新实现机制。改变了以往“静态平衡”的实现方式,重点建立了因地制宜的“动态平衡”实现新机制。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改变了以往的投入方式和资金使用理念,重点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管理模式,重点建立了内部管理为主、外部服务为辅的新机制。四是创新监督机制。改变了以往依靠外部监督的高成本、低效率方式,重点建立了快速、高效、持久的内部监督机制。

  试点通过把合作金融与草原保护建设融汇结合,进一步调整管理部门与牧民在草原保护建设中的关系,确保牧民权责一致,真正建立起了由牧民主导的可持续草畜平衡管理新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草畜 可持续发展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