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水污染治理之困 建立可持续处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大量农村人口向集镇、新村集中,与城市相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集中居住点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国务院日前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治理。

  了望智库近期在重庆、江西等部分农村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正在逐步推进农村水污染治理,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但了望智库调研时发现,基层政府运行污水处理设施专业性不足、管护成本分摊不均、新技术推广不力、环保监管不够等诸多困难制约着农村水污染治理效果,农村污水可持续的治理体制亟待完善。

  多地推进农村水污染治理

  重庆市云阳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该县巴阳镇永利村居民点有1300多名村民。在该居民点污水处理站,了望智库看到,污水收集后经过曝气处理、湿地过滤,水质明显改观,日处理量50吨。

  村民樊世伦对了望智库说,以前污水直接排到居住点后面的小溪,溪水黑臭,鱼虾绝迹,"去年,这里修建了污水处理站,管网连接每家每户,如今溪水开始变清,螃蟹也有了。"

  云阳县环保局副局长李京川介绍说,农村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畜禽养殖,该县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投资5374万元在34个行政村和社区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污染总量减排、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养殖场,70%以上的养殖场污染得到控制,建成市、县级生态村共273个。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赤田镇小型污水处理厂,一个绿色的巨型椭圆形罐子一天可以处理集镇近8000人产生的300多吨生活污水,这种FMBR兼氧膜处理技术,实现了污水和有机剩余污泥同步处理。

  该镇罗塘村村支书帅义梅说,以前集镇的污水直接排到田里,混杂着粪便、污泥、垃圾的污水让全村120多亩水田严重富营养化,种不了作物,村民为此多次上访。现在,处理后的清水可灌溉村里300多亩水田。

  近年来,不少省市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其中水污染治理是重点内容。2008年,重庆开展全国统筹城乡环保试点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从2013年开始,重庆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列入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到2017年完成2000个村的连片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保"。

  根据场镇、居民点人口多少,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量100吨以上、地处环境敏感或收取自来水费的区域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规模不足50吨的,建设无动力小型人工湿地,实施该项目的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

  为适应农村水污染向乡镇集中的趋势,江西也计划投入2亿元,按照"乡镇主体、市场运作、部门指导、财政补助"原则,在2015年全面推进百强中心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镇村联动治理农村水污染问题,计划到2017年镇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0%,镇区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处理。

  尽管不少地方加强了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但农村环保设施覆盖面非常有限。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教授介绍说,我国农村污水几千年来多是"自产自销",通过自建化粪池、厕所进行收集,这些污水最后变成了农田肥料被再利用。但目前大量农村地区人口向集镇转移,已不再从事农业活动,而多数新兴集镇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江西确立的120个百强中心镇,仅有30余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据江西水文部门近十年的监测,鄱阳湖枯水期总体水质由上世纪的Ⅰ~Ⅲ类下降为现在的Ⅲ~Ⅳ类,部分区域出现Ⅴ类水质。其主要污染物是总氮和总磷,除了农业面源污染外,农村生活污水是主要"贡献者"。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困境

  国务院日前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专家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促进农村环保设施的完善,未来几年,农村水处理设备数量将快速增长。但了望智库采访发现,现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运营困难重重,"建起来容易,用起来难"成为基层普遍反映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农村环境 生活污水 湿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