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水污染治理之困 建立可持续处理机制


  一是基层政府缺乏环保设施运行的专业性技术支持。了望智库了解到,除少数较大规模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运行管理外,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运营管理。

  在重庆市忠县白石镇万板村居民点,一个小型人工湿地将居民点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后排放。"污水设施的运行比较专业,小型人工湿地的植物需要定期收割,几年之后需要更换,有动力的污水处理站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乡镇一级政府缺乏技术支撑。"忠县白石镇副镇长王铁牛说。

  二是管护成本主要由基层承担,经费缺乏有效保障。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镇镇长汤志平告诉了望智库,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营成本多数需要基层政府自行解决,这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而言,财政包袱比较重。

  了望智库从重庆市环保局获悉,除少数财力较好的区将农村环保设施运营纳入财政预算外,多数区县采取财政适度补贴、收取部分村民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其余采取乡镇自筹的方式。据云阳县一位基层干部介绍,污水处理站需要人工、电力、管网维修等成本投入一年至少5万元。

  云阳县约有150个包括污水处理在内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县里对每个项目补贴5000元到1万元,乡镇运行资金压力很大。不少农村场镇和居民点没有使用自来水,单独向村民收取污水处理费很难。

  云阳县永利村村主任万丹说,污水处理费基本上收不起来,垃圾处理费每户村民收5元钱,一个月也只能收几百元。忠县马灌镇副镇长吴宗立介绍说,全镇一年垃圾、污水等卫生费能收10万元左右,资金缺口40多万元。

  三是污水处理新技术推广困难。江西省环保厅科技标准处处长龚勇表示,前些年,各地推广传统的氧化塘、氧化沟等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前期设备投入较小,但后期逐渐暴露出维护耗财耗力、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新研发的技术综合运营成本较低,处理效果好,但设备投入较高,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FMBR兼氧膜处理技术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被用于维和部队营区污水处理。公司负责人陶琨指出,目前从事水环境治理的环保企业数量不少,但拥有核心技术的并不多,一些技术不过关的企业热衷于以低价竞争在市场上"跑马圈地",往往忽视后期服务。

  了望智库调研时发现,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加上分布广、路程远,环保部门也难以进行常态化监测,一些设施处理后的污水仍未达标。

  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花园村、名山街道古家店村居民点都建有小型无动力人工湿地,了望智库看到,这两个人工湿地由于植物长势不佳,排出的水依然浑浊发黑。丰都县环保局综合科科长李永明说,植物长好后污水经过较好的过滤才能够达到综合排放标准。

  谢德体说,如果农村水污染处理设施管护不到位,富营养物质增多,排出的水污染物就更多。目前已经有一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经费不足、运行机制不畅出现了无人管护的现象,不少设施成了摆设,成了二次污染源。

  建立可持续处理机制

  一些基层干部担心,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推进,治污项目越来越多,乡镇恐难以保证运行经费。有些环保项目由于没有用地指标,且获得用地指标审批手续时间长,只好租用农民土地进行建设,在项目选址上存在困难;一些失地农民因要求得到较高的补偿而阻碍工程建设时有发生。

  基层环保人员表示,以前乡镇对于建设农村环保设施积极性很高,现在有些乡镇也不愿意建了。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农村污水处理要分期、分批稳步推进设施建设。首先要保障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逐步探索合理的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机制。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朱乐辉认为,如果不解决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问题,设施建好后可能闲置,成为"晒太阳"工程。

  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省级财政的扶持力度,并按照处理效果进行补助,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建立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多渠道解决费用来源问题。

  其次要明确建设和管护责任主体,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参与度。明确以中心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责任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专业化公司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逐步实现"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农村环境 生活污水 湿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