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传统农区如何创新发展电商?


  “只要用心,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这个拥有500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村级服务网络,让电子商务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他们起早贪黑,穿梭在山间田野,只为寻找最合适的网店位置,“赶街”县城运营中心建成,历时仅11天,他们用青春书写了“遂昌速度”。

  他们中的大多数经历过打工或创业的迷茫。今年29岁的雷建伟是妙高街道后江村人,从农村出来的他当过“北漂”。“赶街”项目建设初期,他和几位伙伴挨村挨户地调查村民的上网情况和电子商务需求,一走就是大半年。

  正是由于这批年轻人的拼搏,换来了“赶街”的青春亮眼,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诸暨市市长带队来考察后,指定由我们做他们的‘赶街’服务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和淳安、开化、文成等7个丽水市以外的县市洽谈合作事宜。

  目前,“赶街”已在辽宁、广西、四川等8个省份落地,共建成村级服务站2000个。而在2015年,他们的计划更宏大:覆盖200个县,建设村级服务站2万个。

  “我们的目标要向全省以及其他省市拓展,并逐步建立健全‘赶街’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畅通高效的农村特色产品和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使‘赶街’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潘东明说。

  宿豫区借力“京东”村村织网

  “过去大伙都为农产品销售犯愁,现在村里开了网店,优质大米、草鸡蛋、来龙面粉等土特产销售可火了,单单春节前后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万元。”提起村里的网店,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党建书记、大学生村官曹鑫说。不只是在光明村,在宿豫区,村村都有的农村电商已是名副其实的“金名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宿豫区实施的“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工程。

  宿豫区委书记张晓伟介绍说:“在‘互联网+’的战略新机遇下,农村电子商务在宿豫逐渐扎根成长。我们借助京东全国客服中心和京东农村电商全国首个示范县(区)在宿豫区的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工程,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为核心的农村电商新模式。”

  近日,笔者走进了宿豫乡村大地,零距离感受农村电商发展的鲜活脉动。

  网上大集实现“村村通”

  “以前买些东西真不易,一大早起来挤公交去赶集,实在是累。现在有了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不出村就能买卖了,真方便!”新庄镇朱瓦村村民朱勤秀说。

  通过“区引领、镇搭台”,该区建成京东农村电商项目合作点163个,实现全区127个村居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全覆盖。村里电商合作点建起来了,但如何让农民真正掌握开网店技术呢?“老年奶粉都在这里了,你看看它们的牌子和价格,跟街上的比较下,你要是想买哪一个,就点击加入购物车……”这是侍岭镇大墩居委会专职党务工作者、电商合作点义务宣传员王曼在手把手演示给村民看。

  为了做好做实农村电商技术服务,宿豫区村村电商合作点都配备一名像王曼一样的“义务宣传员”,他们由专职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创业党员等组成,负责收集当地信息、宣传京东品牌、指导村民注册账户、引导村民下单、协助搞好物流等工作。目前,135名“义务宣传员”开展技术辅导5000余人次,把电商知识送进了“寻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宿豫区依托127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按照“一个门头、一套流程、一块公示牌”的要求设置配套设施,统一设立办公区、下单体验区、洽谈休息区及仓储区,实现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网络创业远程教育培训点、地产品上网推广点“三个100%”村级全覆盖,实现电子商务“村村通”。

  “触电上线”让土特产有了好去处

  “起初,在村里党建书记的动员下,我们抱着试试看态度,建立了‘梨园湾’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销售梨园湾的酥梨、梨汁、梨醋等特色农产品。没想到效果真不错,短短2个月,上线的8种商品,销售额就突破了15万元。”宿迁市顺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康宁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优化农业结构 建设工程 大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