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社会转型期耕地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一、现状:寻求“生态、权益、粮食”之间的平衡点

  当前,我国粮食产量是通过高科技、高投入、低税收等作用的结果,但也使耕地资源的生态问题不断恶化,农民耕地收益低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对此,应统筹国内耕地生态压力和国外粮食盈余,构建国耕地“生态、权益、粮食”三个安全的新框架。

  今天的中国国情,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粮食自足问题,我国政府不仅实施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不断加大农业育种技术的投入力度、农田耕作技术和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推行减免农业税收政策,在部分区域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等。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在科技、推广、生产等方面一系列的政策和高投入保障机制,创造了粮食生产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到2013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10年的连续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

  二是我国耕地资源的生态问题不断恶化。2013年,湖南“镉米事件”已经暴露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严峻。武汉大学教授刘耀琳指出,我国1.2亿公顷的耕地中,大约8.3%的耕地受到污染,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等也指出,中国农田土壤酸化严重,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还有报道称,我国北方的地下水快速下降,不仅影响到粮食安全,更是影响到生态安全和4.3亿人的用水问题,黄淮海平原沙漠化趋势明显。即使在我国自然资源禀赋最好的东北地区,据中国科学院牛振国指出,东北大量湿地转化为粮食生产用地,而且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公斤50克~100克,降到了20克左右,东北粮仓的质量正在下降。

  三是我国农民耕地收益不断降低,耕地权益保障有待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决定必将对我国耕地利用产生影响,对我国农民的权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农民拥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执行者,但是由于其规模有限,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因此,从经济价值属性来看,耕地资源是中国土地价值的一个洼地。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推进,必然导致资本逐步向耕地资源渗透,从而显着推动耕地资源价值。在未来的变革中,拥有有限耕地资源的农民,如何面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诱惑,继续持有资源,避免从农民变成流民,不仅需要农民自己的智慧,更需要国家在耕地保护制度设计上,保障农民耕地权益底线,维护农村稳定。

  与耕地资源面临的巨大压力相比,我国外汇储备也存在巨大风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但却时时刻刻受到美国金融和国际政策的影响,其实际价值正在被蚕食。但这也使我国具备了从国际上进口粮食资源,替代国内水土资源紧缺的条件。与中国相比,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拥有不可替代的水土资源潜力,可以考虑利用外汇,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压力,降低耕作强度,转换污染耕地用途,降低地下水过度开采区的耕地利用强度。因此,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必须从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要统筹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国外粮食盈余潜力,构建中国耕地“生态、权益、粮食”安全的新框架格局的时机正在成熟。

  二、思路:统筹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耕地

  改善耕地资源的生态状况,必须逐步降低耕地利用强度,圈定耕地的利用退出区、用途转换类型区、利用强度降低区、资源持续利用区。转而借助国外水土资源,依据每年的粮食进口量,提出实施我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提升生态安全的用途管制和保障措施。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已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更是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可以借助国内粮食生产的有利局面和巨大的外汇储备,逐渐建立“进口国际粮食,替代国内水土短缺;休养耕地资源,提升生态安全;建立发展权转移机制,保障农民耕地权利”的有利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权益安全和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制度。

  首先,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只能依靠自己。要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就必须逐渐降低耕地资源的利用强度,让其得以休养生息。这就要划定一个耕地资源安全的底线,依据耕地资源数量分布特征和质量空间变异特征,识别出我国耕地资源的生态分布特点,圈定耕地的利用退出区、用途转换类型区、利用强度降低区、资源持续利用区。对于利用退出区域,要围绕我国地理空间的三个阶梯以及大江大河流域的问题,分析耕地资源分布与生态背景之间的关系,科学界定耕地与林地、湿地、草地、滩涂、湖泊等生态用地类型之间的关系,识别耕地生产的关键生态限制因子,圈定我国耕地资源分布,确定退耕的范围及其生态建设的目标。对于用途转换区域,要科学分析农田土壤污染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污染与利用方式的关系,结合国土资源部地质化学元素调查和环保部土壤污染调查结果,分析土壤污染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确定土壤污染类型区,提出污染土地的用途转换方式。对于强度降低区域,要科学分析耕地利用强度与区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系特征,依据全国耕地资源利用强度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圈定耕地资源降低强度类型区,如黄淮海和东北平原的黑土地都是需要降低土地利用强度的区域和空间。依据三个圈层的关系,提出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空间蓝图,实现我国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土地 识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