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热炒吉林国家粮库以陈粮冒充新粮入库,套取国家补贴。
在中国,粮食问题事关重大,在粮食上耍花招,极易引起众怒。所以,报道一出,民怨沸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这个事件的关键是在新粮陈粮上面。所谓新粮,就是最近生产年度的粮食。拿现在来说,就是2014年生产出来的粮食,2015年的粮食还没有生产出来,没有比2014年更新的粮食了。所谓陈粮,就是2014年之前年度生产的粮食。正常来说,新粮价格要比陈粮贵一些,因为陈粮毕竟储存时间长一些,品质一般会低一些。以陈粮冒充新粮,套取的其实不是国家补贴,而是差价。
但是,就粮食安全而言,基本没有损害。这毕竟不是空库行为,那么多的粮食还在那里,只不过年份长了些而已。很多读者一听到陈粮,容易和陈化粮划上等号。这是不对的。陈化粮已经腐败变质,达不到食用要求。陈粮各项指标还是符合食用要求的。而且严格来说,仅从新粮陈粮是无法分辨粮食品质好坏的。如果储藏条件好,譬如低温冷库,粮食在里面放几年都可能新鲜如初。反之,新上市的粮食,如果不善保管,几天就可能发霉变质。
粮食储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吃的,从根本上来说,不应问是陈粮还是新粮,而是制定一个食用标准。能够达到食用标准就可以收储,哪怕是几年前的粮食。国家为什么不强调粮食的品质而是粮食的新陈呢?这是有原因的。新粮来源于农民,粮库只收新粮,可以确保农民的粮食卖个好价钱。这就是过十年实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新粮上市,国家的出价(粮食最低收购价)远远高于市场价,这样的话,每年的新粮基本上被国家给垄断收购了。国家不能只进不出啊,新粮入库一段时间,迟早是要卖给市场的。这个时候,这个销售价格基本上是市场化的。也就是说得遵循市场定价,卖高了市场不接受,就卖不出去。
这样的话,中国的粮食市场实际上是割裂的:一个新粮市场,一个陈粮市场;前者的价格由国家说了算,带有强烈的政策倾向,后者的价格才是反映了真实的需求。前者的价格远高于后者,但前者的品质并非远高于后者,实际上差别不大。既然品质相差不大,但是价差巨大,一些粮库就有动机去购买陈粮充当新粮,反正化验检查也查不出来。这种套利行为一旦大规模展开,那么两个割裂的市场就会趋向统一,这就意味着粮食价格就要降下来,高价托市政策就会失败,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这几年报道的粮库事件为什么绝大部分出在东北?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几年东北粮食增产厉害,市场又消化不了,大部分被迫进了国家粮食储备库。这么大量的国家临时收购,涉及大量的资金和利益,容易出事也理所当然了。
现在东北的粮库,六七年前收的粮食还有在仓库里躺着呢。东北米陈粮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大家如果不想吃太陈的大米的话,最好避开东北大米。当然,鉴于中国是世界上粮食储备比例最高的国家,中国人吃陈米的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没办法,谁叫我们为了粮食安全储备那么多粮食呢?天天吃陈粮,这也是为了粮食安全做贡献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4-23/6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