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一直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据统计,有关重要讲话、批示等超过60次。

  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战略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历史和实践也早已表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最终损害和伤害到的还是人类自身。

  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发展经济、促进增长。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再看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并且日益突出,一些大型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一些生态脆弱的区域更是出现草原沙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问题……

  历史和实践早已表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最终损害和伤害到的还是人类自身。我们必须明白,一旦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就意味着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意味着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势必让人类无法再继续健康的生存下去。

  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愿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过深刻的教训,现实使我们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将影响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营造一个山清水秀、天蓝水净的宜居环境,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才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的民生福利。

  生态文明本身就是发展。生态本身就是生产力,离开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就将缺乏生存的条件。生态问题归其根本还是发展方式问题,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也就是说,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民生改善的关键核心,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发展生态经济才是未来出路。坚持环保优先,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可以说,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只有真正做到生态发展,才能使资源利用率更高、节约能源更多、污染排放更低、经济效益更好,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跨越发展的最大潜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着全球的生态安全,以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伤害 草原 水土流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