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村人际与秩序如何重构?巨变中的乡村向何处去?


  农村的老人叼着一根自制的烟卷,坐在树荫下也好,走在田间地头也好,眼神中饱含满足,这种意义感、精神上的满足感是绑在乡土上的。半工半耕模式在当下也超越了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还关乎乡土文明和很多人的尊严。  ( 王会)

  --------------------------------------------------------------------------------

  巨变中的乡村向何处去

  最近10多年一直在全国农村调研,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巨大的变化。2013年至2015年,中心师生连续三年利用春节返乡机会撰写回乡记,2013年写了60多篇,2014年和2015年各写100多篇。从中心师生连续三年所写近300篇回乡记来看,虽然每个人的家乡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写主题也不同,但所有回乡记都自然而然汇成一个时代主题,就是当前中国农村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

  一

  在阅读中心研究生所写的回乡记时,我发现这些年龄比我小20岁左右的同学普遍强烈地感受到了家乡巨变,有趣的是,他们所记忆的小时候的家乡,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状况,竟然与我小时候的家乡十分相像,这反映出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然而2000年之后,中国农村普遍出现了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家庭收入越来越依赖村庄以外的城市工商业收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农村留下老幼病残,普遍出现了空心化。

  将田野调查所形成的感觉诉诸统计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6%,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4%,短短十几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十多年时间,超过1/4的农村人口进城了,他们在城市就业,从城市获得收入,主要时间都在城市度过。相应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业对农民家庭收入越来越不重要。

  也就在这个世纪初,中国农村发生了三个层面的巨变。第一个层面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数千年来国家都是从农村提取资源,皇粮国税不可免,2000年之后,国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而且拿出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支农,传统的以收取农业税为中心形成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面临巨大转型。第二个层面是农村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的松动,不仅建立在家庭之上的村庄基本社会结构如宗族、门子等家庭联合体受到冲击,而且家庭结构本身也处在巨变之中。第三个层面是农民价值与意义世界的变化,传宗接代观念受到冲击,为什么活,活着要干什么,现在成了问题。

  上述三个层面的巨变当然不是在世纪之交突然开始的。近代以来,中国开始告别已经循环数千年的传统社会,走上了巨变之路。这样一个巨变发生在各个方面,核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时,农村仍然居住着70%的中国人口,农村社会仍然相对封闭,农村社会结构仍然稳定,一切都好像在变又未变。到2000年左右,农村变化到了一个关键节点,猛然间加快了速度,形成了令所有观察者震撼的能量,以至于相对2000年以来的农村巨变,过去数千年的农村似乎没有变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桔梗 连续 对照 人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