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以水利工程推进粮食生产大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襄阳市多年来坚持稳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尤其是2012年突破百亿斤大关后连续三年保持百亿地位,为奠定襄阳粮食生产大市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总量减少,以及环境恶化、耕地品质下降、干旱加剧、水资源配置与使用不合理等因素,对保障襄阳粮食生产能力、巩固百亿斤大市地位构成了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兴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不仅为整个鄂北地区水资源的配置与改善带来了福音,更为提高襄阳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百亿斤大市地位不动摇提供了强力保障。那么,如何以此为契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推进襄阳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我们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襄阳粮食产能的有利条件

  襄阳现辖9个县(市、区),78个乡镇,2391个行政村,拥有耕地面积693万亩。近年来,襄阳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抓粮食保供给、抓加工增效益、抓统筹促和谐、抓创新增活力,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个、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总量占全省1/5,占全国近1%。正确分析提高襄阳粮食生产能力的有利条件,有助于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巩固建设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信心,调动全市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提供强力支撑

  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意见》对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含金量很高,其政策支持主要有:基础产能方面,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资金投入方面,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动方面,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上述四个方面的宏观政策支持,襄阳都有条件、有实力全面对接和争取。据市农委专家综合测算,中央及湖北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政策性资金,襄阳每年可争取50-60亿元,加之再积极匹配本级政策资金,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必将大有保证,也必将对巩固襄阳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产生巨大积极作用。

  (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兴建,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底在襄阳正式开工建设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两年前期,三年建设”的工作目标。该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需要优先实施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之一,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纵贯7个县(市、区),全线自流输水,引水线路总长267公里,其中襄阳境内全长148公里,占引水工程总长度的55%;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在襄阳境内投资超过100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0%以上;工程年平均引水总量7.7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襄阳的份额4.61亿立方米,占60%;工程受益总人口481.81万人,其中襄阳受益人口215.25万人,占45%;工程灌溉受益面积363.5万亩,其中襄阳受益面积221万亩,占61%。工程全面竣工后,不仅可以确保鄂北地区长年正常供水,解决抗旱、饮用水问题,而且襄阳境内沿线中型以上水库25座、库容5.94亿立方米,如遇干旱皆可实现冲库丰库,保证灌溉需要,从而彻底解决“三北”地区“旱包子”问题。据专家测算,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兴建后,襄阳境内沿线30%-40%的耕地可实现旱改水,将使全市粮食产能净增10亿斤以上。

  (三)综合潜力尚可深度挖掘,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扩展有效空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土地 水稻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