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这是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事实上延续了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文件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新型城镇化促农业现代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市民,农业需要以现代化的发展方式规模经营。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增收。通过城镇化的过程一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市民,留在农村的可以成为职业农民,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以市场化的服务理念来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成为新市民或者民,这样能够为进城、返乡创业的人口提供应有的条件。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在新常态情况下,很多农民尤其是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的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是他会发现可能城里的机会还不如农村多。所以很多这样的青年农民会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的能力,回乡去创业,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我们要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大户,还要鼓励农民联合起来搞合作社。我们希望有资本、有知识、有眼界的青年人能够回乡去,作为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李国祥说。
李国祥提醒,未来农民会进一步分化。年轻人想要到农村去创业,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调查研究,要结合自身经验和当地资源条件,对市场进行准确把握。
在此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了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发展农业现代化,会议要求,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村”和“人的村”建设齐头并进。继续向贫困宣战,促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有观点认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件事得“栓”在一起办。所以,当前中央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物的村”和“人的村”建设齐头并进。
努力营造“强、富、美”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村建设,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六个方面对村建设提出要求。
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同时,也要积极建设好社会主义村,为留在农村的居民和选择返乡的农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创造可能性。
“强、富、美”被视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个关键词,除农业要强外,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2-25/6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