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面向多元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涉农高职院校如何找准定位、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技术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和服务方式,坚持“四个面向”,切实解决了农业人才缺乏问题,促进了农村产业水平提升,推动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

  瞄准多种主体提供针对性培训套餐

  面向在校生,培育未来青年农场主。学院以培育未来青年农场主作为适应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培养近2000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青年农场主。“太仓班”、“方源班”是其中的典型,学院分别和太仓市政府、江苏方源集团合作,采取“定向招生、定岗培养、组织买单、返乡就业”的模式,学院根据要求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提升在校生自主创业能力,学院把实训基地打造成培养青年农场主的摇篮,制订优惠政策,采取“零投入、全过程、总结算”的承包方式,在解决学生创业前期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与学生签订承包合同,选派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行业技术工人全程指导,化解学生创业的技术风险。

  面向村两委成员,培养基层致富带头人。学院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针对村级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培训,共同培养村级致富带头人。先后与淮安、盐城、镇江、徐州、宿迁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了成人学历教育班,创新实施了“政府出资、学校培训、农民受益”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淮安班”为例,该班由淮安市委组织部与学院合作,培训对象是45岁以下的村两委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培训过程中,专家带着学院的产业技术、科研成果,每年利用农闲分6个时段开展培训,每次集中培训2~3天。培训结束后,专家带领学生进村驻点,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带,培植示范户。

  面向创业农民,培植生产经营大户。对创业农民进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高效发展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学院先后开展了镇江句容市、南京溧水区、常州溧阳市等地的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以培植高素质创业农民为目标,通过培训,10%以上的学员成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或者是农业企业家、家庭农场主。

  学院专门建立了学员档案,为教师和学员发放跟踪指导卡,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学员创办的企业或生产经营实体进行诊断,建立学员与创业辅导专家的长期互动关系,指导其健康发展。通过培训后的走访统计,80%的学员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经营项目,管理观念、市场意识普遍增强,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面向一方百姓,扶持特色产业农民。学院作为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员单位,积极利用自身产业技术、人才优势,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学院草业、应时果蔬、彩叶苗木等五大产业和种苗脱毒、葡萄限根栽培等十项先进实用技术,与句容、泗洪等7个县的34个村对接,打造了37个产业示范基地,将产业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的同时,安排技术驻点专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由技术专家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红颊草莓繁苗、草莓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实现“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社会服务培训新模式。

  办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建议

  一是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开展农民培训,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政府、企业等主体的多方参与、务实合作,有效发挥各方在培训中的功能作用,形成培训的合力。在培训中,政府需扮演好农民培训方针政策制定者、培训活动统筹协调者、培训资金提供者的角色;企业需负责提供实训场地和应用技术示范;学校需做好组织管理、师资和产业技术保障。

  二是必须坚持技术指导和产业帮扶相结合。开展农民培训,需要学校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针对性指导,更需要注重从产业上的帮扶,在推动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变革的同时,根据地域特色和发展定位,结合学校产业优势,培植推广适合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培训 草莓 定位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