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热火朝天的四川成都农博会现场,一场规模在60人左右的签约仪式低调举行。签约一方是成都各大星级农家乐,另一方为成都本地生态农业基地,双方建立起了食材直供绿色通道。在农博会4天1.82亿元的成交总额中,这场由成都市乡村旅游产业商会发起的“农餐”对接项目签约金额达千万元,引人侧目。
无独有偶。成都旅游饭店协会会长安茂成也带着一支队伍来到农博会现场,这些星级饭店的掌门人专门抽出时间逛农博会,想要搜罗最优质的食材,以做优酒店的餐饮业务。
理论上,“农餐”直接对接,不仅可以缩短中间环节,而且更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生产方与餐饮企业方双赢局面。那么,目前农餐对接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难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基地专供食材占比低大市场配送是主流
餐饮业食材主要来自于哪些渠道?成都旅游学院教授杜丽多年从事餐饮业教学,她告诉记者,目前餐饮企业的食材来源非常复杂,一些用量较大的食材可能有固定的供货商,一些用量较小的就直接到农贸市场购买,不管是在时间还是在农产品来源上都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各种层次不一的餐饮业态中,酒店餐饮无疑处于高端形态,对食材的选购也更为讲究,他们的厨房食材供应又主要有哪些形式呢?记者走访了多家酒店。毓秀苑宾馆总经理赵艳斌告诉记者,目前毓秀苑店厨房食材供应主要是由合作的供应商负责采购配送,或是从麦德隆购入经过加工处理的食材,但是费用较高。京川宾馆总经理杜桦表示,京川一年的食材采买费用在500万元上下,主要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供应商。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档酒店已经在尝试与生产基地建立合作,成都望江宾馆就是一例。望江宾馆总经理任琳介绍,望江宾馆是成都市区唯一的一家园林式五星级宾馆,共有1600个餐位,每年食材购买支出在2000万元左右,除由供应商配货外,望江已经开始与成都本地的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建立专供链条。
“其实,在高端餐饮中,与原产地直接对接的例子并不少见。”杜丽告诉记者,但这种对接更多的是为了保证某一特色菜品的风味,而不是处于供应链条的管理角度。
安茂成表示,由于餐饮业对食材的需求十分丰富,而生产基地的品种往往又较为单一,且受到季节性影响,目前大多数酒店仍然通过供应商进行大市场采买,基地专供食材的占比较小。
多方需求耦合餐饮业食材供应欲转型
“情况正在改变。”成都旅游协会餐饮分会秘书长张蛟认为,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越发重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市场消费需求正在升级,这对餐饮企业食材供应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注意到客户消费需求的转变,望江宾馆在餐饮业务上已经有一些尝试——生态餐厅的打造便是其中之一。“生态餐厅伴随着生态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任琳表示,从大市场采买的生鲜农产品自然无法体现生态餐厅对食材的高要求,与产品质量可追溯的生产基地合作成为必然。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已经意识到建立多层次、多纬度的食材供应链条的重要性。“多条腿走路是酒店食材供应链条管理的重要思路。”任琳表示,如果供应渠道太单一,酒店在商业谈判中很容易处于被动,而且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影响,企业采购成本可控性被削弱,与生产基地开展订单农业,可以有效控制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餐饮企业的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延伸。在传统业务之外,各大餐饮企业、旅游酒店业都在寻求新的利润点。中秋节卖月饼、金秋时节卖大闸蟹都是业务拓展的典型例子。
在成都市农委市场处处长黄挺看来,这盘“棋”还能下得更好看。“酒店、餐饮企业是城市窗口、形象,其所汇聚的大量优质客流量不仅意味着商机,而且还为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开辟了新的模式和载体。”黄挺表示。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分层分步对接
基于多方考虑,餐企对接基地的积极性正逐步上升。而对于大部分生产基地来说,能与大酒店、大饭店建立长期合作,那就意味着稳定的收益预期,自然求之不得。然而,食材的丰富性与基地品种局限性的老问题应如何解决?企业不可能就几个品种确定一个供货商,单算食材成本可能更低,但磋商成本、管理成本却可能陡增。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08/6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