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将成新常态


 

  12月2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推进村建设工作情况。

  韩长赋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是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近10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下一步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深化农村改革。

  粮食“十一连增” 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2142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0亿斤。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阶段。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村建设推进以来的显着成效。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缩小到2013年的3.03∶1。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22亿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824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2000万人。

  韩长赋介绍,“十一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7000多亿元,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供水质量明显改善,4.7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国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达到78%。

  此外,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保、五保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为5900多万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在报告中,韩长赋认为,尽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但农业还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但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好势头面临诸多挑战。”韩长赋说,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将成为新常态。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中低产田还占耕地总面积的2/3。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19.4%,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矛盾更加凸显。“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反映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18059元,比2005年增加10821元;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东部地区绝对差距达到5218元,比2005年增加2603元;农户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情况值得关注。

  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影响,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村庄整治难度大。部分地区村庄建设脱离农村实际,简单照搬城镇模式,搞大拆大建、赶农民上楼、去农村化,破坏了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文化特色。

  此外,一些地方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村干部贪污腐败、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时有发生,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不透明,封建迷信等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任务依然比较艰巨。

  5年左右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针对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韩长赋介绍了下一步工作打算。

  “着力保护和科学利用耕地、水等农业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守住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红线。”韩长赋说,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到2020年,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农民收入 土地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