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流通渠道今与昔:集市变化静悄悄


 

  编者按:随着流通渠道越来越多,农村的买与卖都变得越来越方便。曾经是农民消费主要渠道的农村集市,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还像昔日那么热闹吗?农民还会赶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赶集吗?超市、网络等新的流通渠道给农村集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四川省眉山市的两个乡镇,和乡亲们一起去赶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原来的集市从早上七八点开到下午两三点,如今就上午那一会儿,守着摊位的多是中老年人

  9月20日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河坝子镇赶集的日子。从早上9点多到11点多,记者沿着街道、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发现集镇的“逢场天”确实比平时热闹,但又没有想象中那人山人海的场面。

  何光明一大早把自家种的蔬菜挑来集镇上卖。他的摊位上最贵的是时下正“当红”的黄瓜,一斤2元,其它蔬菜都挺便宜。卖上一天菜能赚个100来块钱。“赶集的人少了,菜不如前些年好卖喽!”

  30年前从部队转业后,何光明就一直以在集镇上卖菜为生。在他的记忆里,昔日的小集镇,是茶馆儿、是街边的豆花儿饭,是沿街卖菜、卖鱼、卖肉、卖种苗的,还有供销社里的各种生活物资……集市要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开到下午两三点。街上卖货的、赶集的,摩肩接踵,甚是热闹。

  如今,逢赶集这几天,买家卖家主要在上午来,过了晌午就没什么人了。守着摊位的,不全是本地人,也有周边乡镇过来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年和老年人。

  家住集镇附近的郭小花,今年72岁,子女都外出打工了。逢到赶场日,她就来买点菜,其他东西“超市、商店里都有”。

  超市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让集市的热闹留在了昔日。记者看到,集镇的街道上出现了很多超市、日杂店、名牌电器销售店、服装百货商店。

  在镇上规模最大的一家超市里,货架上的货物琳琅满目。老板吕正华说,自家的超市是集镇上的第一家,曾经独家经营多年,生意火爆。“赶集卖货的是走商,我们这经营超市的是坐商,不分季节,不怕雨雪,生意自然要好。”

  各种流通业态的出现,让昔日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集镇扩大到现在的2平方公里,见证着这些变化的场镇社区书记周启华说,河坝子镇人口约1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30%的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消费群体以老人小孩为主,购买力较弱。但凭着河坝子镇“两市四县七乡”交界的区位优势,集镇逐步发展,各种商铺也越来越多。每年过年的时候,大量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镇上会迎来商品的集中消费期。

  集市上新鲜便宜的蔬菜,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吸引不少城里游客来采购

  9月20日也是洪雅县花溪镇赶集的日子。早晨8点,农贸市场里早已支起了大大小小的摊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我们是成都的,周末一家人到柳江古镇来旅游,住在农家乐里,自己买菜做饭。早在网上看到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农民自己种的蔬菜新鲜又便宜,所以赶早过来买。”成都游客李大姐一边挑选着蔬菜一边跟记者聊天。

  该农贸市场现场管理员李胜介绍,像李大姐这样来买菜的不在少数。每逢赶场天,除了本镇和附近的农民、居民来赶场之外,还有不少游客来采购本地生产的蔬菜和特色产品。

  正在农贸市场卖菜的郭沟村9组村民张万祥说,“上世纪80年代初到老街卖一天菜,也就三五块钱。可现在不一样了,古镇旅游兴起,来耍的人多,他们特别喜欢我们种的生态菜。今年,我家4分地的辣椒就卖了6000多元。全年蔬菜收入预计能有3万元。”张万祥说,他家劳力不够,要不换种大棚蔬菜,效益能是现在的好几倍。

  花溪镇镇长刘明华说,“花溪镇紧邻柳江古镇,来古镇旅游的游客青睐生态食品,我们就利用场镇周边的平坝优势,引导农民种植生态蔬菜,农民受益很大。”可生态蔬菜的热销,带来了市场销售场地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建起了规范、整洁的农贸市场。

  “社会的发展和集市的变迁,改变着人们的赶集方式。”在集上买菜的唐坝村村支部书记黄文珍说,“肩挑背磨、以物换物”的年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用现金直接购买。出行靠走路或骑自行车的方式,已大多转变为电动车、摩托车或汽车代步,大多数人再也不用徒步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赶集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柑橘 可可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